Saturday, April 30, 2005

不完美的人

上星期,看了兩篇明報上的文章。談的都是今英——《大長今》內並不特別起眼、後期更是戲份甚少的一個角色。寫得很好的文章,一邊看,一邊心裡喝采。其他劇 集內的人物,總讓人愛恨分明,惹來一陣又一陣的談論熱潮,但今英呢,似乎總不成觀眾的議論焦點。看這兩篇文章,有種讓今英終於獲得「平反」的感覺。

《千年 檔案》上葉輝寫道,「今英無疑是一個莎劇式的悲劇人物,沒有人比他更清楚,他不願意也沒有能力破解命運的魔咒:他注定是個不完美的女人。」「今英要是一個 完美的壞人,事情也許好辦些,可是他總有這樣或那樣的理智和感情,老跟自己過不去。」最終在他淡出觀眾的視線前,說出了一段感人至深的自白:「我不能完整 的做一個崔家的人,但是我又沒有能夠堅持自己的主張;我沒有完全的自信感,也沒有完全的自卑感;我並沒有完整的才華手藝,也沒有做到認真努力;我不曾擁有 完全的戀慕之情,也從來沒有將我的戀慕之情傳達給一個人。」

或許,相比下較少人談論、較缺乏觀眾追捧的今英,才應該是最得人認同、最惹人產生共鳴 的角色。其他人不是太堅強就是太倔強;若非對理想和正義有執著的追求、也起碼是具備善良愛心並胸襟廣大。只有今英,如林奕華在他的文中所說:充滿「一切平 凡人的悲哀。」對閔大人無怨、只對長今有恨;要擊倒與崔家敵對一干人等、卻千方百計在各式陰謀內保住自己的愛人;一方面要把對手趕盡殺絕、另外卻又把當年 長今母親寫下的信保存下來,沒有讓證物燒毀,反而在透徹看破、完全服輸的時刻以平淡的語氣交還。

「是預感到命運將安排他親手將信歸還冤情昭雪的長今?抑或 由這樁事情可以證明他良知未泯?」
就如林奕華所說,大概當事人自己也說不上來。今英對自己「還信」的解釋,也只有一句:「這就是我吧。」

其實,這就是人生。

不 過,觀眾大概仍是渴望尋夢,會代入各個正面的角色,不是百折不撓,便是有情有義;縱是坎坷波折,身邊卻總不乏大仁、大智或大勇的友人及貴人;儘管多番遭 難,命運卻總給予一次又一次的奇情機遇,只要你真有才能,便最終能展翅飛翔。這樣的夢能叫人不迷醉嗎?相反的,面對相貌並不特出、像平凡人生般充滿無奈及 不完美的今英,便是難以代入。或許在心底裡,更是有意無意的漠視、忽視此角色,避免去面對不完美的自己。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