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會把「死亡」視為思考討論之概念,卻從來缺乏實感。
也因此,對之不覺恐懼。
「未知生,焉知死」。這本是孔子用以勸勉眾人避談鬼神之說。近代唐君毅先生將其立場引申,那說法便深得我心。人終有死,故無用驚懼;死後不可論,故亦不宜花費心神去瞎猜盲想。看深入一點,其實人本就是「即死即生」,「死即是生」。每時每刻,人之生命都在消磨,逐步逐步生長,也就是逐步逐步死亡。每分每秒,能量被消耗,細胞被摧毀,人生本就是為死亡而活!所以,死亡不可怕,既然每一刻都在死,那還用怕什麼?要操心的只是計劃每天要怎樣去死!所以,明乎此,知道死亡之真義也就知生。反過來說,知生自然也就知死。
大限來臨時,對世上之事物不捨,是人之常情。若總覺得還有很多未完的事,怎麼辦呢?還能從容就死嗎?可以的,只要看得寬一點,個人之小生命只是宇宙大生命之一部份。生生不息,大生命不滅,你未完結之事,自有他人替你完成;生前未處理的問題,死後自會隨時間而被處理掉。有什麼真的放不下呢?
也有人說:不驚懼本身生命之終結,卻害怕眼睜睜的看著身邊人離世。無助的感覺很難受,內疚更叫人傷痛。很容易便質疑自己:何不在對方生前待他更好?付出的時間可多點、花上之心思可更細緻、感情之交流該更珍惜啊。可是,人之為人,最大的特質便是人所擁有的都有限。時間有限、能力有限、愛心無限麼能充份表露的愛意卻也有限。我愛你、也愛他、和他、和他、他、他……多陪你一分卻也想多伴他數秒。待他更好了,卻還可以再好一點,之後還可更好一點。沒有完美、不可能盡善!想到此,便應對各種責任和問題釋然了。人要盡心而活。但盡心,同時也要明瞭那是有盡頭的。與其費神去追思追悔,不若把握光陰去貢獻現在和建設未來,那才是盡心的真意呢。
Thursday, March 15, 2007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2 comments:
咦,您轉左日記版面wor...
仲搞到我以為自己入錯!XD
你的版面也轉了,很美啊。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