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當行中庸之道。
若未至聖,未能時刻致中庸,則狂或狷亦有其可取。
狂者進取,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寧死不屈 而這一刻她的想法 很好勝
如同贈興 若世俗注定與她不對應
拳頭做證 在這夜決定去找新風景
這漫長故事 由她出發開始
尋找偏遠的 不相似
狷者有所不為
寒喧聲音 她不想應 不會應
陪酒 若是命令 別怪她不會敬
流言幻聽 在這爛店未免摧毀雅興
若不能行中庸之道,又不敢狂狷,這叫做鄉愿。指外貌忠厚老實,討人喜歡,實際上卻不能明辨是非的人。
孔子最討厭鄉愿。因為鄉愿和中庸很相似,「是社會上的老好人,隨風擺,你說甚麼他都說是、是、是,對、對、對。」無立場,欠原則,「非之無可非,刺之無可刺。」故孔子斥之為「德之賊」。
現代卻往往稱許此種行徑為圓滑。懂妥協、慣遷就、只會討好而不得罪他人,便是識時務者之俊傑。
當世上眾皆如此,何處再找動人的人物和故事?世界也再無改善之動力。
隨心出走 她的感性 也很理性
沿途的 全新掌聲 熱烈護送她那狠勁
原來任性 就算令笑面兩邊不對稱
同伴仍能盡興 為紀念發現了北歐之星
原來任性地出走,有時也能得到旁人熱誠的支持。
有些人時刻顧念別人之想法和感覺,未必是基於功利之考量。只是抱著與人為善之態度,以為如此便是好人、如此便得人歡喜。
弔詭的是:愈是看重旁人想法、汲汲於取悅他們,可能反而愈顯得缺乏個性、不得人喜歡和重視。相反地恪守原則、有主見、寧可得罪眾人也要堅持自我的,才顯出動人風采,能夠獲得更多的同情或敬重。
世界更壞也未會害怕
她會散發最自信優雅
世界再大也未會害怕
也要建造最自我的家
活得有勇氣,才能活得精采。
link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