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May 16, 2007

教學之胸襟

文字功力不夠,想評情色版風波也是有心無力。前天寫了一篇《植木的法則》之十星神器,只是聊以一記。
滿城是有識之士。自己寫不來,卻總找到旁人之言辭以描劃自己心聲。馬家輝的一篇文章《中大學生報》便寫得好極了。(原文
雖覺得他對中大同學之行為有點過譽,但對比之下這些不算重要,傳媒、中大校方及淫審處之作為才真該接受口誅筆伐。
同日(五月十五)明報兩篇評論文章亦寫得好。
這裡引述有關何謂學校胸襟之幾段:
本來,一所自由開放的大學,即使最離經叛道的聲音,都可以在免於恐懼的環境下辯論交流。北大校長蔡元培,身家擔保,奔走呼號營救被北洋軍伐拘捕的示威學生。我不期望中大師長會有蔡元培的人格擔當,但今天同學面對外界指控司法壓力,至少,不應未審先判,未判先罰。乍見孺子將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但中大校方以校譽作為擋箭牌,將學生置於學校的對立面,以圖劃清界線,如此作為,與落井下石有分別嗎?
--吳志森《把香港推回中世紀黑暗年代》

在開放日那天,中大喜氣洋洋,冠蓋雲集,正當高錕校長要致辭時,冷不防被激進的學生衝上主禮台,在眾多嘉賓、家長、同學、校友的眾目睽睽之下,誓要搶走校長手中的「咪」,以表達另類聲音,結果令台上亂作一團,擾攘達數分鐘之久,令人覺得中大丟盡面子。他們又把抗議的單張放在吹脹的避孕袋內,向現場人士派發,極盡挑釁之能事。
事後,當校長步下禮台時,《中大學生報》的記者第一時間衝前採訪,詢問校方會否懲罰學生,怎料校長卻一臉詫異的說:
「懲罰?我為什麼要懲罰學生?」
那位學生記者頓時為之語塞,頗覺自己就像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我記得幾年後,有一晚與老師關信基教授促膝談心,提起這件往事,他才透露,事後差不多各方都排山倒海的要求紀律處分該等學生,但卻有3 人由始至終堅持反對,最後才能頂住了壓力。3 人中的其中一位,原來就是當事人,本來該是最受屈辱、最應意憤難平的高錕校長。

--蔡子強《愛在漫天風雨時》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