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班上說了句教書不如教人。可是,若要教人,總是個別的接觸、私下之對談才容易深入。精彩的演講雖能申述想法,卻是較少互動。畢竟思想如何拓展各人自有路向,學問之建構和成形總是賴於人自發思索,故此私下交流、因人而作不同點撥,才易於達到引導之功。
不少外國學府向以導師制授業解惑,此豈無因。即使不說知識之相互砥礪,那相親之感情聯繫也是成長中不容或缺且價值具足的。
於本地教學,營役間容不下多少心靈交流,加之長久以來學子已慣於鳥籠中學習,教學相長及生命相互感染真不知從何說起。鳥籠可大可少,或是以分數設限、或以教本內容設限、或是直截的以是否與生命相關為限:生命相關的便別要跟師長談起!
通識教育不倫不類。若依我說,必先正名:重點不是通識,而是人生之啟迪。另不能考核,教學之目標亦非達致某種考核資歷。三則關乎方法,不必要是討論、參與講座、學種種思方之名堂和理論,更不用設固定之六項範疇,只是由導師對小組單純的私教便好!
Tuesday, May 11, 2010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