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uly 05, 2005

新聞兩則

第一則,說的是美國太空總署的一項研究。
「美國太空總署太空船『深度撞擊』(Deep Impact)周日成功彈出撞擊器,預料這枚洗衣機大小的撞擊器會有如『炮彈』,在7月4日美國國慶日撞向一枚彗星,製造『國慶煙花』效果,創下歷來首次人為天文奇觀。科學家期望能藉此『世紀一擊』,揭開彗星核心的秘密。」
晚上,再看到電視上的報導,先是撞擊時的情況,再來便是太空總署內各科研人員雀躍歡呼的畫面。心想:該是值得讚嘆的科技成果吧。但是,卻總感到有點不對勁。不是有眾多電影,訴說地球被外星生物入侵和襲擊的苦難麼?現在,真實的世界,卻是我們以「炮彈」轟擊別的星體。那顆彗星,叫「坦普爾1號」。我們能否確定,這星球上沒有任何的生命?若真的有外星生物,他們會否也視我們為侵略者呢?
今早再看到另一篇「奇趣」報導。「俄羅斯一名占星家指摘撞擊彗星活動壞了她的星,在莫斯科入稟要求NASA賠償3億美元(約23.4億港元)。占星家巴伊遞交法律文件稱﹕『彗星軌道上的元素和相應的星曆表,顯然會在撞擊後起變化,擾亂我的占星運作和我的星象。』」真不知該作何感想了。

第二則,不知是否該歸屬文化問題。「在公園內彈結他、唱民歌,竟被視作犯法!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今年五月首次引用《公眾衛生及市政條例》的附屬法例,動用三十多人圍捕一對年逾七旬的老夫婦,指他們在屯門公園彈奏木結他及唱歌,造成噪音滋擾,正考慮是否檢控。」擠迫的居住環境,令社會上眾人的行動均可某程度上變成他人的滋擾。但文化活動的價值便可隨便抹殺麼?常會於假期花數千元往外國旅遊的香港人,不是也常常稱頌外國的街頭文化活動及其風味嗎?兩者該如何平衡呢?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