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April 19, 2008

兵源

自本季與錦標絕緣,各方評論眾多,或指向進攻足球之理念、或概嘆依懶年青球員之天真、或批評陣容薄弱野心過大、或月旦隊長領軍能力不足、或質疑領隊之排陣戰術,不一而足。

這天看 Eddy 《後備力量不足是製造出來的假象》一文,才真是最叫我信服的反思。細想細讀後,回顧整季賽事,恍然大悟,果然如此。

多名球員的而且確是筋疲力盡。然而這種筋疲力盡,一半是來自體能上,而另一半則是來自精神上。或者可以說清楚一點,球員現在所承受的不盡是體能上的筋疲力盡,而是來自身體與心理的所謂身心俱疲。

作為球迷,在近數週關鍵賽期,也會緊張至透不過氣。每仗均要力戰更要於拚盡後承受失利之苦痛,艱巨可想而知。

開季以來出色的表現,令雲加自季中起實行以不變應萬變政策,以至在球季生死存亡之際,他寧願起用慣常十一人中的托尼移任右後衛,也不讓追隨他多年的賀迪任正選,然後讓賀迪在後備席上看著托尼一次又一次的失誤。這種用人政策及意識,自季中起不自覺地灌輸入球員的腦海後,之後我們就看到艾迪巴約與賓特拿的事件,我們就看到同一群球員不斷出任不同的位置,我們就看到正選一群每戰也踢了半場好球,然後體力下降被反先,我們也就看到一群上陣不多的年青人上陣作救亡,最後球迷就形容這班臨時拉伕的救兵為垃圾。

我們後備兵源真的那麼薄弱嗎?不是,只是當你看到曼聯中前場就算是新加盟的後備安達臣及蘭尼今季正選上陣合共也有45次之多時,雲加就是沒有膽量在適當的時候讓部分後備球員融入正選隊內以備不時之需。在賽季最後直路以體力與合作性為先決條件下,阿仙奴在正選體力透支而副選又合作性不足下,就出現了骨牌倒下的效應。

這可算雲加在任以來,最大的衝擊和質疑。不是一仗兩仗的調動失誤,也不是某次轉會市場上看人失準,而是一整季的用人思維錯誤。

今晚重投戰役,球隊上下均希望取勝、也知道有責任送上最後幾場勝仗給球迷。雲加會讓我們看到怎樣的出場陣容?曾幾何時,自己也不自覺地相信球隊之替補實力不足,卻又心感不妥。現時賽事再無可爭,何不讓一眾後備一顯身手?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