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pril 23, 2008

偽.愛國教育(轉載)

偽.愛國教育
明報世紀版/陳雲 2008/04/21 

曾鈺成跟隨共黨多年,在董建華統治的末期,哀嘆此地的土共愛國者受北京擺弄,「只有辱,沒有榮」。然而,其弟曾德成官升民政局長之後,卻提出「只有榮,沒有辱」的愛國教育綱領,一味強調中共近年在開放改革之後的偉大建樹,不提六四、文革及中共的統治思想來自蘇俄,曾經接受共產國際領導,是境外政權分支的種種史實。土共更舉他們又愛又恨的美國為例,聲稱教育人民愛國,推崇國家的光榮一面,有何不當?美國學校的課室不是好好的掛了星條旗麼? 

只想令你虛偽 

曾蔭權連任,北京囑咐的其中一個任務,就是推行愛國教育。新任民政局長曾德成擔大旗,在本年三月十二日向立法會提交文件,交代如何推行愛國教育,把很多老師和民主派嚇了一跳。然而,零星批評過後,復歸沉寂。言行莽撞的曾德成得到的輿論禮遇,顯然比往日謹慎行事的何志平要多。 

在國史教育在中小學慘遭邊緣化對待,變得支離破碎之後,曾德成提交的愛國文件指出,二○○九年後通識教育科要學生學習中國改革開放及中華文化課題,又要為小學常識科、中國歷史科等教師提供現代中國成就教學資源,例如改革開放、航天成就、三峽水庫工程和奧運,提升學生對中國的認同,並了解香港作為內地及中國全球化的角色。這種基於國家功利而不是基於歷史認識與文化感情的國民教育,看了就令人失笑——若只論功績而不論鄉情,港人何不入籍美國,愛美國去?中共這些近年成就,比起老美,算是老幾?難怪在內地接受這套教育的學生,都崇洋媚外,恨不得留學美國,取得綠卡。
 
然而,這正是愛國教育的核心目的﹕將學生教育為虛偽的、功利的順從者。對於時刻手持步槍警戒的集權政府而言,忠誠的愛國者是極其危險的。愛國者是會來討民主,來分權的,分不了權,便會革命奪權。中共的愛國教育,就只想令你煩厭,令你恐懼,根本不想令你愛國。這是現代集權政府的帝王術,源自蘇聯。
 
不是正常的國家 

愛國教育有三個重點﹕愛政體、愛鄉土、愛人民。從政體而言,中華人民共和國不是一個正常的國家,統治這個國家的不是傳統帝王,也不是憲政民主程序選出來的執政黨政府,而是個革命黨政府。中華人民共和國不能與美國相提並論,不能借用美國的國民教育方法,即使是皮相——如學校升國旗禮,也不適宜。中共的國旗不是一面正常的國旗。美國人可以榮耀他們的星條旗,但是中共五星紅旗的具體意義,真的令人有口難言,欲言又止。那五顆星,是流血革命,是階級鬥爭的象徵,鬥死地主、逼死讀書人、文革大屠殺,就是五星旗的精神見證。若真的要用國旗鼓吹正常的愛國教育,首先要另行設計國旗。
 
中國國土仍然分裂,而且那個分開的部分不單維持了傳統文化,而且正實行另一文明的政治制度。國體與憲政未成,歷史黨派之未決。國觀不正,共和未成,所愛何國?所教何事?即使是在偏安、在走難的南明王朝,也可以有愛國教育,反清復明,因為明朝是正朔。中共又是什麼?武力打下的江山而已。既無天命,亦無民命。同樣是武力震懾,何以西藏人會臣服於舊王朝而不會臣服於中共?其位不正也。
 
土共陷於失語狀態
 
再者,愛國教育須有鄉土文化根基。中共是境外政權起家,痛恨中華優良文化,得政之後,便展開文化滅絕行動,屠殺士人,毀滅宗社與文物,至今胡錦濤總書記仍在本年一月的《求是》雜誌發表講辭,自言「既沒丟老祖宗,又發展老祖宗」, 「既堅持馬克思主義,又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以外國馬列為老祖宗的政黨,對中國有何文化感情?至於愛人民,血濃於水,自不待言。
 
在香港,由土共鼓吹愛國教育,實是虛偽不正。土共在過渡時期,並無投入反殖、解殖的運動,中英閉門談判、中共和平接收的任務,無法安頓港人的國民認同意識,只能承繼港英的香港市民身分。在香港保育人士保護天星碼頭及皇后碼頭,要將殖民地的文物復歸於港人所有,將之解殖民之時,土共陣營陷於失語狀態。因為土共自居為新殖民政府的代理人,面對香港民間的解殖運動,土共連自我開解的能力也沒有,他們只能站到資本家的陣營去,叫囂舊事物必須為發展讓路。
 
失去理論與立場的土共,與此地的資產階級有何分別?難怪他們常被北京頤指氣使,在香港也只能得到功利趨附,而不是道義尊重。
 
由文化教育暫代
 
身為中國人,還得教育下一代愛護中國的。在國觀不正、共和未成之時,仍是可以推行愛國教育的,教育人民維護文化尊嚴,捍衛國土完整,以待將來政體之改進。務實的課程是強化現實政治認識的正規國史教育。中共應逐步開放史實,促進討論及黨派交流,締造將來的民主共和。國史教育方面,可加強現代史的教學深度,令學生認識中國的情勢,與其他發展中國家、次殖民地國家的整體命運。胸懷祖國,放眼世界,愛國之餘,也須有國際視野。愛國教育的課本,寧艱深而令人敬畏,毋淺薄而令人鄙夷。
 
在國體不正之時,在香港大可用文化教育暫代愛國教育。二○○六年六月十七日,前任民政局長何志平在香港公民教育論壇演說,闡述〈愛國教育就是文化教育〉。他的愛國教育觀,溫和務實,毫不「核突」。也許,這正是他下台的一個原因。
 
[文/陳雲]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