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下小事數則。
閱報得知,台灣大企業家王永慶逝世,台灣立法院全體委員站立默哀。
馬家輝感慨而曰:「我不知道是否早有前例,只知道,資本主義萬歲,資本者更是萬歲萬歲萬萬歲,福爾摩莎的議會殿堂,畢竟一直是經濟掛帥。」
王永慶之處世及為人,有值得稱頌之處,馬家輝對他批價亦甚佳。只是,公職人員於政府機關進行公職之處為私人哀念,卻是有乖常理。試想像:立法會上為肥肥去世默哀、或為蘇樺偉於殘奧奪金而一同唱歌歡呼,豈不是不倫不類?
>>>>>>>
那天與人席間談起未來目標,十八九歲的清純小女孩應曰:發大財。情真意切。她是待人真誠、思想簡樸之可人兒,形象及氣味與唯利是圖之商賈完全沾不上邊。
>>>>>>>
年初,被問起願望時,我答:阿仙奴奪聯賽錦標,此其一。中六合彩發大財,此其二。
>>>>>>>
香港生活艱難。生果金只是小額,小小變動仍足惹來群眾注目。那不是斤斤計較或貪得無厭,而是生活逼人。中一次數百萬巨獎,實質並不足讓人致富,只是能換個居所,略為改善生活狀況,仍要營役過日。小女孩他日生財有道,依其心中目標,可能也只是讓她日常活得暢快、消費時不用將就與委屈。
>>>>>>>>
明報上某一專欄作者慨嘆:學生暢談目標,竟都離不開金錢與物質。問到法國國旗三色所代表為何?沒多少能答對自由、平等和博愛。
時移勢易。早年香港少年談目標、談人生大志、談理想,都是公義、都關乎社會終極價值的。
現今,金錢至尚。
何來?
我聽聞過一道理:生活於缺乏愛之家庭,特別重親情、特別嚮往人與人之關懷。那麼,當全民愛財時,是否正代表普遍低下階層缺乏溫飽、普通家庭於經濟上不充裕嚴重缺乏安全感?
Sunday, October 26, 2008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