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述那小說的情節真動人。寓意極深。
美國作家伊莉莎伯. 穆恩(Elizabeth Moon)1983 年收養了一個孩子,後來證實了他是自閉症患者。這孩子驅使她學習了不少有關自閉症的微枝末梢,並寫成了以自閉症患者為主角的科幻小說《黑暗的速度》(The Speed of Dark )。
男主角羅爾喜歡上一個叫瑪喬莉的女子。其中一段,他在超級市場遇見她,閒聊間他觀看她眼睛與頭髮的顏色。他說一顆圓瞳內有無數的斑點、並同色系的變奏;以金或紅把髮色命名也不準確,因為每根髮絲的色澤都是獨一無二。在別人和她自己看來,她的眼睛不過是簡單的褐色。但在羅爾的注視下,平白的色彩繁複得可以寫成一篇短文。也許有不少人都渴望如此被補捉,以取代概括而不具人性的分類。但這種獨特也需要代價,過多的資訊和覺知令羅爾不勝負荷:「 當我向州政府申請核發身份證時,申請表格上有一欄要填寫眼珠的顏色,我試着寫下自己眼珠所有的顏色,但空格不夠大,最後他們要求我只寫『褐色』就好,我照着寫了,但我的眼珠其實不只有褐色,褐色只是人們表面上看到的顏色,因為他們很少仔細觀看別人的眼睛。」羅爾變得無法與人「正常」的相交。那界定他的細膩最終變成詛咒,他決心進行一個把他改造成正常人的手術。小說末,他變成了一般意義的正常人,但他再不會在瑪喬莉身上瞥見不尋常的色彩。他擁有正常地愛人的能力,但他已不再愛她了。
還記得明珠台播放過一個科學節目,述說精神病患令人目眩神迷的藝術世界。實驗者曾嘗試對人施以電擊,讓腦袋在短時間的衝擊內,體驗病患的感官世界。實驗過後,參與者從電擊中恢復過來,看到周遭淡而無味的景象,立即感到無比的沮喪。他說他只想再回到那個世界去,只是片刻也好。如那關於維梅爾的電影《畫意私情》,戴珍珠耳環的女孩並不因名貴的珠寶給劫去芳心,教她神魂顛倒的是他叫她看見雲有多色,不只是她以為的白。她的世界自此不一樣。
穆恩說《黑》的結局是含糊的,角色到最後的立足點不好也不壞,如同真實人生。但我卻覺得那退化的視覺,毫不含糊的悲涼。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