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December 28, 2007

關心社區,從何說起

報刊之報導是否都是片面和失實?
利東街重建一事,近日再因前商戶進行絕食抗爭而受到注目。只是,爭議之重點何在?「喜帖街」不是已肯定將成明日黃花嗎?不是已鐵定以庸俗不堪的「姻園」取而代之嗎?

官方立場堅定有力:工程通過城規會審批,不能因為有人反對而叫停,否則香港城市規劃工作將舉步維艱。那麼,抗爭的立足點又是什麼?

報章上找不到叫人理性支持的論據。要非將篇幅細小的報導文章擱於一隅,便是單純引述 May 姐(絕食者)的說話:林鄭月娥涼薄,誓言出院後繼續抗爭。

對務實的港人來說,這種取態恐怕連最基本的同情也爭取不來。難道你哭你求要生要死,政府便要讓步?沒道理!

鄧小樺所寫的,事實卻像是另一回事。
今年十一月林太主動提出的會面後,H15關注組提出了「折中規劃方案」。方案主要針對目前市建局的方案之三大弱點,作出了三點修改:一、降低整個項目的整 體密度;二、取消於利東街地底興建二百多個停車位;三、保留利東街中段的唐樓群。h15關注組認為,折中方案調和了關注組原來的啞鈴方案和市建局的方案,可以達致多贏。

方案本來已得到城市規劃委員會排期於明年一月十一日審理,然而市區重建局卻同時在聖誕假期期間繼續開工拆樓,試圖製造猶如去年天星碼頭一樣的「既定事實」,讓利東街的唐樓被拆至不能挽回的地步,阻止城規會審議關注組的申請。

城規會主席楊立門是發展局常任秘書長;市建局是法定機構,發展局有權亦有責對之進行監督。林太作為發展局局長,是香港城市發展的關鍵人物,既然之前亦主動會見街坊,在市建局橫行無忌之時,實應出面干預,給我們一點時間,還街坊、市民、城市一個機會。

本地傳媒不能輕信,支持抗爭一方的描述卻又不免流於自說自話。信任那一方?

傳媒眾多,竟無一能直插重點?抗爭的,有識之士眾多,為何卻不懂將有利己方之論據曝光人前、揭破對方種種偽善?

個人傾向支持各方與權位者力爭之人士。有時候,我卻會覺得知識份子以其學識和視野,將民間現象賦加了額外的價值光環。

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誰能看透現象?

有時,竟察覺自己越來越變得像犬儒。

還是存在主義的立場最叫我容易聽取:抉擇吧,別妄想窮透對錯真假,你選擇,你才能活出自己。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