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uly 14, 2008

十六型格與自我檢視

所有人都認同我是 I ,絕不是 E。這是我最特出無可置疑的一面。

我看自己該是 S。社工也好、同事或同學也好,不少均會覺得我似是 N。
這就是人我看法之差別。原來,如何自視與他人如何看待自己可以很不同。社工說我或許是自幼的數理訓練讓我養成 S 之特徵。這不無道理,也能叫我喜歡,因為這就是說我已兼備兩者嘛。可是我又不無猜疑,會否是剛好顛倒呢?會否我從來是 S ,所以在求學階段選擇了數理學科,多年後才因工作需要而培養了 N 之一面?

T 的一面,我向來有,甚至是強於作此思考。近年,傾向日轉,我更重視 F 的一面,嘗試多運用之,也渴望更善於用之。這是時間流過生命之變遷。大概從沒人能始終一成不變。我該是 T,卻渴望成為 F。我是怎樣的人,與我希望成為怎樣的人相對。有時輕易表現出某一面,有時則著力表現另一面。

J 與 P 之情況也相若。較近似 J,卻希望自己是 P。若真是 P 呢?則情願自己也有 J。有些是我的理想,有些是我的現實。


分析背後之理念是人各有異,卻沒對錯高下之分。了解自己,及於他人,善與相同相異之人相處就是。我卻有自己一套信念。人總該力求進步,沒發展的一面其實可以加強,過份倚賴變作了頑固習性的則要多自我提點。過往社工曾說我不是理科人、我不是男性角度。我其實感到有點自豪。這樣我不是更能體察別人?更能於不同場合妥善應變?當然,這其實不無自負,也常常最終叫自己失望。

回顧過去,可能我本來不是當教師之料子。可是我以此為志,做下來,一些不合格的變得較好了,不擅長的也漸漸能應用了。可能我並不真有決心要教學,也不真有興趣如此過活。慢慢的,因要讓自己做得更好,不懂的開始有點了解、不喜歡的變成接納、討厭的變得不再抗拒。這,就是人生。

我盲目樂觀地相信,你的潛意識會帶引你的選擇,你選擇後會發現內裡的樂趣,一路發展成長,隱性的特徵也能得以平衡和使用。


我是否以教學為志,不是最重要;你是否社工料子,也不打緊。重要的是一旦選定了,我們會盡情盡力去做,也有力去越做越好。路一直行,也可適當時候轉彎。不是嗎?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