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歷史,憤青實非新鮮話題,由滿清義和團到五四運動到八九六四都是憤青力量的印證。可新北京的「80 後」憤青比起歷代血氣方剛的青年,面容多了一層薄紗,人們永遠不知道他們追尋的是什麼價值和理想,只知道他們終日在網上把人瘗個狗血淋頭,在虛擬世界宣泄現實的不滿,卻又在真實世界打倒網絡上的自己。
梁文道之訪談報導
網絡憤青無處不在,梁文道觀察他們瘗人的共通點:「瘗來瘗去都是憎恨他人:故作清高、博出位、懶有道理。」憤青最討厭精英,包括富豪權貴、知識分子,「在憤青眼中,精英代表極度負面。」痛恨精英,瞬間勾起「臭老九」文革陰霾,可新中國不正是處於崇尚精英主義講文明掙錢的大時代嗎?為何憤青要瘗起精英來?
梁文道這樣分析:「改革開放至今製造了很多不公平:貧與富、農村與城市、平民百姓與位高權重的矛盾等,令人內心積壓很多不滿。」他指,由於內地欠缺正規宣泄渠道,人們唯有透過網絡匿名留言表達不滿,將矛頭指向社會迅速冒起的一群。但瘗聲當中有幾多真知灼見、幾多不覑邊際人云亦云的吹水言論,卻無人知曉。
梁文道說了一個故事:「我的內地文化界朋友,因被網絡憤青瘗得狗血淋頭而動氣,心有不甘找來其中一名憤青的電話打去對質。怎料電話中的憤青態度180度轉變,熱情地道:『我其實很喜歡你的,我在網上寫的東西只是玩玩,不要放上心啊。』梁文道分析:「大多數憤青的網絡言論都是不負責任、發口痕的佔多數。」另一個可能,是憤青在網上所說皆是真心話,但回到現實世界卻沒有勇氣承認。
「中國沒有公開透明的言論平台,網絡世界因而變得污煙障氣,都是因為新中國人不習慣理直氣壯地表達自己的立場。」梁文道說,網絡是中國最自由、最透明的渠道,沒有經歷過文革與六四的「80 後」新一代,以為網絡的虛擬就是國家開放的象徵,因而迷失於網上虛幻,弄不清外國人為何要攻擊中國是個沒民主、沒人權的國家。網絡上所謂的自由,肆無忌彈粗口橫飛把精英瘗得體無完膚,但當回歸現實,一切都付諸流水。
「憤青其實都會瘗貪官,但因為涉及政府,便瘗得特別小心,不像瘗外國人般夠快、說反家樂福就就反,但又有幾多人思考過反家樂福的意義究竟在哪裏?」梁文道感慨,當今中國網絡充斥太多非理性的言論:「最可悲的,是領導人寧顧及虛擬世界,卻沒有明正言順為老百姓開設言論申訴渠道。」憤青現象折射了新中國人的扭曲思想,還證明了那道令人窒息的言論圍牆,沒有隨國家經濟急速起飛而拆除。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