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是否缺乏情感教育?
什麼是情感教育?
生命教育是否即是德育?
教育界常有新詞彙。當中不少是空泛之詞。
上文提及校內一些同事之見聞,某次放映有關天災人禍之片段,班上同學竟在竊笑。
他們未必是麻木不仁、涼薄而寡情。或許只是沒專心、私下談天說笑。
我不同意一些同事之憤慨言辭,什麼要嚴加教訓、認真提點、進行情感教育……可能不免有點反應過大。
可是回想起來,仍有值得細想的地方。
記得我這一代年青就學時,可沒有那麼一大堆性教育、國民教育、情感教育……等等。卻不見得我們長大了都性觀念歪曲、不愛國、不懂關懷與同情。初中階段,打好求學根基、養成良好習慣或許才是最主要的。其他方面,成長中總會慢慢開始接觸、體會、學會,或遲或早。年少時,有些感受真的是相隔太遠,強說同情和共鳴可能只是虛偽和矯飾。
我自己小時對各種苦難都是視若無睹的。不關心、也確實沒有切實的體會。
可是,那時候,我們卻隱隱的自動學會一種東西——大體。
當人訴說不幸,即使沒切膚之痛,不投入、難專注,卻仍會安坐和靜默。知道那是代表一種尊重和禮貌。
為何現今很多同學卻不會如此?
Tuesday, December 30, 2008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