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二百萬奪命奇案》。
一套好戲。可是,若抱著預定之心態去觀看,將難以投入;若以為一切都終會交待清楚,看完後會覺得不是味兒。若抱開放之心胸去看呢,則主題訊息豐富,亦可找到不少用心經營之細節。
人生路向是否總是有跡可尋?常人都有著共同的追求嗎?當人作決定時,是否總是先給自己找到充份之理由?本片提供的答案:不一定。原來人之意識底層,有太多不明不白的地方。主角之一 Moss 拾得大筆不法金錢,明明已一走了之,大可遠走他方,不為別人所能追尋。偏偏他夜半醒來,想起案發現場那垂死的人,竟決定帶水回去給他。心底裡,難道 Moss 不知那人身負槍傷缺水了一整天肯定已是無救?可是,Moss 仍去了。原因當然有,卻不就是充足理由。攜水給傷者,不是出於同情憐憫,甚至不必是任何一般所親道德方面之原因。這一幕,其實已奠下了整套戲之調子。
常人之行徑背後是被什麼推動?可以是貪婪、懦弱、畏罪等等。也可以是其他一些無理可言的東西。變態殺手窮追 Moss 的過程裡,追捕與逃亡、濫殺與還擊,為的可不是那二百萬。巨額金錢只是劇情之貫穿,卻是連表面的「目標」亦算不上。所以最後那筆錢下落不明,變態殺手之行動告終亦只是因為另一場意外。
人性之複雜,不正是在於那些意識底層的無理可喻?
延伸閱讀:
《2百萬奪命奇案》的非典型人性化
Monday, June 29, 2009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