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數天,與王某同車,談及該如何編定課程、怎樣施教。我當然沒半點實質意見,純理論的扯了一小段,就當各言其志。覆述了幾句說話(對,又是鄧小樺的):
這段時間有看這裡的朋友,大約都能發現我的思路。一般會把災難和奧運連線到愛國之下,成其為民族主義大旗;我的做法就是把災難和奧運順其悲喜之反面對立分拆,談救災總想旁及緬甸(自私的緬甸軍政府不得好死!),談奧運必須連上胡佳,談愛國,心裡無時不想著的,當然是六四。
越想越感覺這真是推動批判思考之好方法。總而言之,講述某一熱門事情之際,規範自己必要扯上另一反面冷門被爭議被主流漠視或批評的。一對一,那關聯可強可弱、可合理可橫蠻,就只是要聽者於熟套中感覺新鮮、於常理中聽到別扭。
這當然不是創見,可是對自己有此體會,還是不禁有點沾沾自喜。
這當然只是於不合適之課程裡動一些小手腳,無補於大局。竊以為,培養「通識人」,最根本還是要被培養者多讀書、多看各式網誌。
順帶一提,所引鄧小樺之文,好看,還附有葉輝之一篇。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