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uly 30, 2008

異議

抄下今天明報幾篇報導的部份段落:

保護兒童團體及家長等候多時的性罪犯名冊終於得到回應,法律改革委員會建議,僱主在聘用與兒童及青少年有關工作的僱員時,在得到準僱員的許可下,可查核他們是否有性罪行刑事紀錄;家長亦可以僱主身分,要求私人補習教師准予查核其性罪行刑事紀錄,醫院兒童病房、宗教團體及義務工作均受約束。


對於法改會建議,教育界、家長、教會甚至人權組織都普遍讚好,認為做法溫和。


教育界亦支持有關建議,資助小學校長會主席張志鴻表示,中小學生年紀小,學生安全是學校關注重點。


我只能說,我不代表教育界,但那所謂教育界發言人也不代表我。

我對於各種公開犯罪紀錄之手法,都不讚同。

我重視私穩,認同自新之觀念,討厭一切導致歧視之標籤。

若僱主能招聘前先要求探問有否性犯罪紀錄,大概沒有僱主會不如此去做了,否則他朝若真有罪行出現,豈不備受指摘、落得一個沒盡本份沒全力對兒童提供保護之惡名?應徵者若本身沒曾犯罪,也就只會乖乖合作。情況只會發展為所有曾判罪的都不敢不會也就不能再擔任一切會與兒童接觸之工作。如此,自新從何說起?

曾被判罪的,承擔的不再只是判刑,更是往後背負一生的標籤。

我不否認世上一些人會有重複犯罪傾向,可是從理念上說,罪犯被放監、或是能不用再接受醫療,不是正表示我們信任他能重獲新生?怎麼卻又同時讓社會制造出各個圈子拒人於千里?退一步說,假如某人真干犯了重罪,兼且被懷疑或認定將來有潛在重犯之風險,我寧可判刑時讓法官明令他不得再擔任某些職任,也比現時讓僱主有權去查探為好。只要限定那些行業於聘用僱員後都要向政府作登記便好了,就像現時的教職一樣。如此做,既不會侵犯私穩,要排拒的人也自然不會去應徵該等職任,更重要是沒有一刀切令所有曾犯罪的人都要承受那歧視的標籤。

梁文道說憤青

明報訪問前言

追溯歷史,憤青實非新鮮話題,由滿清義和團到五四運動到八九六四都是憤青力量的印證。可新北京的「80 後」憤青比起歷代血氣方剛的青年,面容多了一層薄紗,人們永遠不知道他們追尋的是什麼價值和理想,只知道他們終日在網上把人瘗個狗血淋頭,在虛擬世界宣泄現實的不滿,卻又在真實世界打倒網絡上的自己。


梁文道之訪談報導

網絡憤青無處不在,梁文道觀察他們瘗人的共通點:「瘗來瘗去都是憎恨他人:故作清高、博出位、懶有道理。」憤青最討厭精英,包括富豪權貴、知識分子,「在憤青眼中,精英代表極度負面。」痛恨精英,瞬間勾起「臭老九」文革陰霾,可新中國不正是處於崇尚精英主義講文明掙錢的大時代嗎?為何憤青要瘗起精英來?

梁文道這樣分析:「改革開放至今製造了很多不公平:貧與富、農村與城市、平民百姓與位高權重的矛盾等,令人內心積壓很多不滿。」他指,由於內地欠缺正規宣泄渠道,人們唯有透過網絡匿名留言表達不滿,將矛頭指向社會迅速冒起的一群。但瘗聲當中有幾多真知灼見、幾多不覑邊際人云亦云的吹水言論,卻無人知曉。

梁文道說了一個故事:「我的內地文化界朋友,因被網絡憤青瘗得狗血淋頭而動氣,心有不甘找來其中一名憤青的電話打去對質。怎料電話中的憤青態度180度轉變,熱情地道:『我其實很喜歡你的,我在網上寫的東西只是玩玩,不要放上心啊。』梁文道分析:「大多數憤青的網絡言論都是不負責任、發口痕的佔多數。」另一個可能,是憤青在網上所說皆是真心話,但回到現實世界卻沒有勇氣承認。


「中國沒有公開透明的言論平台,網絡世界因而變得污煙障氣,都是因為新中國人不習慣理直氣壯地表達自己的立場。」梁文道說,網絡是中國最自由、最透明的渠道,沒有經歷過文革與六四的「80 後」新一代,以為網絡的虛擬就是國家開放的象徵,因而迷失於網上虛幻,弄不清外國人為何要攻擊中國是個沒民主、沒人權的國家。網絡上所謂的自由,肆無忌彈粗口橫飛把精英瘗得體無完膚,但當回歸現實,一切都付諸流水。

「憤青其實都會瘗貪官,但因為涉及政府,便瘗得特別小心,不像瘗外國人般夠快、說反家樂福就就反,但又有幾多人思考過反家樂福的意義究竟在哪裏?」梁文道感慨,當今中國網絡充斥太多非理性的言論:「最可悲的,是領導人寧顧及虛擬世界,卻沒有明正言順為老百姓開設言論申訴渠道。」憤青現象折射了新中國人的扭曲思想,還證明了那道令人窒息的言論圍牆,沒有隨國家經濟急速起飛而拆除。

Tuesday, July 29, 2008

自勉

看過兩句話,稍作更改如下:

知足太不足
有為有不為


自勉之。

血肉

《金 城 諸 葛》—— 陶傑
link
戲 中 有 一 場 : 諸 葛 亮 到 東 吳 找 孫 權 , 在 進 殿 之 前 , 與 隨 行 者 一 起 脫 下 鞋 子 , 這 個 容 易 為 人 忽 略 的 短 鏡 頭 , 就 是 創 作 。
《 三 國 》 的 原 著 , 沒 有 寫 當 時 的 人 是 如 何 生 活 的 , 《 赤 壁 》 飛 鴿 探 曹 營 , 曹 兵 休 息 時 在 踢 足 球 , 這 就 是 生 活 。 荷 里 活 的 《 莫 扎 特 傳 》 , 以 十 八 世 紀 末 的 音 樂 天 才 莫 扎 特 為 主 角 。 片 中 有 一 場 戲 , 講 莫 扎 特 回 家 , 摘 下 了 灰 色 的 假 髮 , 抖 一 抖 被 假 髮 束 蓋 了 的 金 黃 真 髮 。
這 一 場 戲 為 什 麼 要 加 進 去 ? 導 演 米 洛 時 科 曼 說 : 「 十 八 世 紀 的 歐 洲 , 古 典 的 人 物 , 戴 上 了 假 髮 在 宮 廷 行 走 , 都 像 肖 像 畫 的 古 人 , 像 沒 有 生 命 。 電 影 要 表 現 生 活 的 真 實 感 , 十 八 世 紀 的 人 不 會 一 天 二 十 四 小 時 都 戴 假 髮 的 , 所 以 我 設 計 這 樣 的 細 節 , 莫 扎 特 一 回 家 , 一 定 會 先 把 假 髮 摘 掉 。 」
《 赤 壁 》 諸 葛 亮 進 屋 脫 鞋 子 , 就 與 《 莫 扎 特 傳 》 莫 扎 特 回 家 脫 假 髮 有 同 工 之 趣 。 這 一 點 , 《 三 國 演 義 》 絕 不 會 交 代 , 導 演 吳 宇 森 有 這 樣 的 權 利 ── 他 要 把 《 三 國 》 的 人 物 , 還 原 為 有 血 有 肉 的 人 。 抱 崇 拜 經 典 的 條 和 框 框 來 看 , 這 也 不 順 眼 , 那 也 覺 得 不 對 。 諸 葛 亮 脫 了 鞋 子 進 屋 , 呼 應 後 來 打 拱 抱 拳 , 急 步 走 出 來 演 說 這 大 場 面 , 偏 偏 以 細 節 來 陪 襯 , 這 就 叫 看 戲 。
莫 扎 特 是 天 才 , 天 才 一 定 討 厭 束 縛 的 , 莫 扎 特 回 家 , 一 定 先 摘 掉 假 髮 , 如 釋 重 負 。 諸 葛 亮 在 《 出 師 表 》 , 也 是 一 個 忠 賢 千 古 的 諫 臣 : 「 臨 表 涕 零 , 不 知 所 言 」 , 性 格 太 婆 婆 媽 媽 了 , 在 《 赤 壁 》 中 , 就 是 讓 觀 眾 看 看 他 的 「 姿 整 」 , 吳 字 森 是 心 思 玲 瓏 的 人 。
就是這樣,說得太好了。
電影要以細節襯托,生活要以零碎片段來顯出血肉,網誌要有尋常點滴才能動人。
這些都是自己一向不懂重視的。寫下自勉。

努力之方向

零八年七月廿八

暑熱,橫掃台灣之颱風鳳凰當道。
據說香港臭氧濃度空前地高。塔門空氣污染指數超越 200 ,沙田室外氣溫最高達 38 度。

下午,小睡了片刻,沒開冷氣機,被惡夢驚醒,身上似有暑氣難退,頭重、意識不清、腳酸軟。

那惡夢擬似真實生活,沒什麼虛幻成份,就只是家裡佈置不同了。如此惡夢才是叫我最驚懼的。明白那只是沿於心底裡的擔憂,可是就不能完全無動於衷。正面意義在於更明白要努力之方向,不要讓那惡夢成真。

Saturday, July 26, 2008

《虎度門》的溫婉和通達


想再談一下這電影叫我感動的地方。

冷劍心粵劇界享譽多年,嫁與富商陳某為妻。戲班中有二幫文武生龍哥,對心姐傾慕多年。雖說心姐已為人婦,仍長年不減愛慕,雖未算得上落落大方卻不會閃爍其情,後來當戲班來了新晉導演時,眼見心姐不時維護更會「呷乾醋」,情感真切,不矯揉。一直以來,不曾咄咄逼人,沒退縮卻也沒強求。

心姐也不造作。不會誇張的大驚小怪,也不會大模斯樣刻意疏離,更不會惺惺作態勸其心死、力催其撲滅愛慕之情。簡單而言,就是自然。情誼值得珍惜,只要大家都明暸界限。我的選擇留給自己,你的選擇在乎你。

一般俗人,大抵會說:「戀上有夫之婦,不是自討苦吃?快快抽身!」或是「你已有老公,還不叫人死心、盡力疏遠?這樣豈不失德?」

可幸,世上仍有通達人情者。

婚外情誼,不算什麼。心姐早年更曾誕下一子,因要獻身粵劇,決意把兒子送給姐妹阿蘭,終生不復相認。再遇時,有深深的眷戀而沒有激烈的自責;有追思之情而沒悔約之意;有懷緬、有感激、有傷感、有眷戀,卻是今生無悔。

如此作為,落在世俗眼中,大抵只能換來千夫所指。可是,在當事人眼中,卻是那麼溫婉柔約,甚至是有點理所當然。

是非對錯,當然有。可是,人就是要懂得辨別不同時代環境之局限,了解各種人情背後之人性。簡單言之,就是要學懂寬容。

面對的,畢竟只是人生中各種無可奈何,不是談論如六四屠殺般的大是大非啊。能諒解別人,世界才更美。

Friday, July 25, 2008

「解放軍導彈下周襲港」

這是今天明報上標題。

今年是解放軍建軍81周年,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首度應邀來港,舉辦軍事展覽。除展出與紅軍及解放軍有關的多件歷史文物外,最矚目的是6件解放軍正規軍事裝備,包括戰車、反坦克導彈、新式自行高炮等重型武器;展品共達1600多件,部分為國家一級文物。展覽8月1日(下周五)在會展舉行,為期7天,周日公開派發4萬張入場券。

在香江,食字是時尚風流,口語潮語混入正規文章,讀此標題時,大抵沒多少人會誤解那意思。

可是,作為新聞報導,用字嚴謹不是最起碼之要求嗎?

導彈襲港,不是要叫人倉卒逃生嗎?

Art Monthly Australia


無風不起浪,在澳洲掀起軒然大波的雜誌《Art Monthly Australia》,因為以一張六歲女童裸照作封面而被社會衛道之士口誅筆伐,上至總理陸克文,下至組織Australian Childhood Foundation齊聲譴責此舉意識不良,為虎作倀,大有間接鼓吹孌童之嫌。

一如其他大受爭議的例子,是赤裸就等於色情嗎,最直接了當的判斷就是由讀者一看原作品的廬山全貌,然而一覽互聯網上各地大小報章,也許為求保險之計,大多沒有將雜誌封面刊登出來,又或選擇欲蓋彌彰,將照片打格展示,感覺卻有著未曾討論先定罪之弊。


這是大半個月前看過一篇報導。各式評論紛至沓來,當中不乏可思可議之處。

一直沒寫下自己想法,庸懶之故。假期裡大腦幾近停頓。

為免事過境遷了無痕,先抄錄於此。


獨立媒體阿藹之文章

小奧私陸之文章

至於我的想法,沒曾周詳思量不敢妄留片語。不過傾向是有的,看那圖片是完整張貼,沒加格子的。

Thursday, July 24, 2008

感觸有時盡,爛片無盡期

看了《Matrix Reloaded》。上集是偶有神采,那世界觀惹人聯想。此集則是拖拉、賣弄兼做作。劇情全無推展,只到結局部份才找來 Matrix 的創作者負責「講故」,交代了最重要的問題:創世者是怎麼一回事。接著是「扮浪漫」的英雄救美,旋踵便看到黑色螢幕上 To Be Continued 幾隻英文字。

噢。

還好不是買票入座。

家裡伴著兩兔,看著那些惹人發笑的畫面,還總可算是無聊的消遣。

Wednesday, July 23, 2008

暑熱有時盡,感觸無盡期

別處的文章《夢想與幻想》上寫著
另外讓人難堪的是當自知能力不足以成就夢想時,身旁卻不乏繼續盲目鼓勵之聲音

想起友人。堅強的人自能不當這是一回事。

看了電影《虎度門》,不無感想。人生自是多情,倫理是非對錯都不是黑白分明。溫情通達之人生才最堪珍惜。

樂觀快樂能感染他人。所以,努力笑,努力運動,努力於溫暖中得見清涼。

Tuesday, July 22, 2008

觀看大雄的悲哀

不同時期看《叮噹》卡通,原來會有不同感覺。

兒時,看著大雄被技安和福仔欺負,只會覺得技安與福仔很壞,那種壞,也不是特別深刻的一種,就只是與乖學生、乖孩子相對的那種。看著大雄,只覺得他是懶、蠢、有趣。甚至時不帶點幻想,若我也如他,身邊有叮噹相伴便好極了。沒任何一點較深刻沉重的感觸。

現時,開始同情大雄,覺得他很悲哀。

兩三年前,流傳了一故事結局,說到大雄原來患有自閉症,甚至也有抑鬱與妄想症狀,所有有關叮噹與未來世界之事都是他腦內之幻想,全屬子虛烏有。惹來了不少迴響。大眾都紛紛表達不忍,指那結局未免太過殘酷云云。後來,終有聲明說那流傳的結局其實並非作者原著,種種反應才逐漸平靜下來。

可是,這假期裡再看此正名為《多啦 A 夢》的卡通,卻仍不禁感覺大雄是悲慘的人物。縱使叮噹是真的,縱使一切道具法寶都靈驗,始終他是被欺凌的、被忽視的、被標籤為弱者的。即使身邊有人能代為出頭,那被欺侮的傷感便能給洗刷嗎?事後即使能報復了(所謂報復,往往也只是那種你有新潮玩具不讓我一同玩我便找來更新更勁的自我安慰),被傷害了的自尊心便可以回復原觀嗎?不可能的。年紀大了,知道自尊之創傷可以是一生一世的事。

這麼一套悲慘的漫畫,開始叫我有點不忍心再去觀看了。

Sunday, July 20, 2008

電腦二三事

有時,電腦未免會讓人感覺不可理喻。

這天把兩首歌曲上載,《甘願為你》和《我是羊》。加入播放連結於詞達志兩篇文中。結果呢,前者能順利播放,後者就只可聽到三十秒試聽版。做的過程一式一樣,就是不明白那裡的差別導致如此。

往 yahoo 拍賣網,把戶口及信用咭都登記好了,可以參與買賣了吧?選了一項目試試,按步驟一下一下去做。一直沒問題。最後,失敗訴息來了:因你信用評級低於十、低於賣方指定要求,這項交易不能繼續。哦,查看一下,原來每次交易後,買賣雙方都可替對方加減信用評級。那可奇了,我是新登記用戶,沒曾被加減積分,難道我看上之貨品賣家是不容初登記者競投?再看一下,更摸不著頭腦了,原來新用戶最初積分就是十分。那到底是什麼回事?

當然,網絡世界之美妙,是瑕不掩瑜。昨日一文,用上鞠躬盡瘁四字,後來總覺不妥,看著就是不順眼。網上翻查一下,才發現四個字中錯了三個。

Saturday, July 19, 2008

25 不准

賽場內規矩多多,至少有「25個不准」,包括不准穿著帶政治、商業、宗教等宣傳內容的衣物,不准拍照後與他人分享或發布,連「支持香港運動員」、「中國加油」的標語也不得帶進場。

馬術公司保安和支援部高級經理劉偉明表示,若有市民穿著有關衣物,在接受保安檢查時可能會被拒絕進場,「我們不會要他脫下該衣物,但若他沒有內衣或其他衣服更換,可能要請他離場」。

但何謂「政治宣傳」?印有「Freedom」(自由)字樣的衣物算不算?國旗是否等於宣傳國家?馬術公司保安及支援部總監伍偉傑解釋,很難界定政治或宗教的定義,但馬術公司職員會以「常識」判斷,「當然有一些字句或圖案是很難一概而論,所以市民若自己也有懷疑,最好不要穿這些衣物,反正大家都是參加體育活 動,不是想挑戰什麼」。

除了政治宣傳,印有名字或商品標誌亦被視為不同類型的宣傳,「支持香港運動員」或「劉翔加油」等標語亦嚴禁攜帶,而非「北京奧運2008」贊助商的商標,則要以標記的大小和位置來介定是否屬宣傳。

馬術公司亦限制拍攝活動,指必須獲授權或屬私人用途、不能與人分享和發布,即不能存放到個人網頁上,本報進一步查詢有關意思時,馬術公司則回應指相片、聲帶和影片不得作商業用途。



以上文字及圖片抄自《明報》七月十九日


無言以對。就只差點便想呼籲大家一同杯葛奧運。當然,最終理智克服衝動,發覺自己該從相反角度看問題。愛國是人生最重大價值嘛,服從更是美德。奧運不是展示國家文明進步的最佳場所?不穿指定衣服當然沒問題,負責保安者設想如此周到、盡忠職守至鞠躬盡瘁進而為國爭光,更是叫我感激流涕。

Friday, July 18, 2008

假期裡的閒逸事

是悠閒、是懶散、是無聊、是平凡、是勉懷、是落後、是無以名之?

這兩天暑假開始。做的都不是有什麼建設事。早上會寫文、寫信。寫的都不見得重要。通信是高興的,可是要對方也如我清閒則不容易。有時更會一天內寫兩封給同一人,有對談,亦有自己之胡言亂語,為抒發而抒發。某歌名「長信不如短訊」,我就不是此時代中人。過往一年,好像只發過短訊一次。

間中看書。最近看的是有關十六型格的。不算特別感興趣,卻是想了解更多。另一本是《The Complete Peanuts》。1963 至 1964 的。每天看十數則,看完會打算再借下集。舊書好看。新書當然亦不乏精彩,可是,懶得去尋找,也許,其實是懶得去嘗試。某程度上,是人不長進,只從舊事物堆裡尋開心。

假期裡想多看電影。不會上影院,新出影碟感興趣的不多,就看電視播放的吧。有線電影台的節目多是不堪入目的,可是若每天耐心檢視節目表,卻仍能每星期找到一二套想看的。太多年遠離影院了,看過的實在少得可憐,也不介意看陳年的,選擇便變得容易了。多會先錄影下來,抽時間播放,順帶把廣告飛掉。先前看的《黑社會以和為貴》是舊了吧?早前看的《Matrix》更舊,讓人知道自己現時才初次觀看,怕不被人視作深山野人?昨日錄影的可稱作「殘」片了,是《虎度門》。當年感興趣,聽聞是佳作,卻也是從未看過的。

其他友人會於假期內看書、觀戲、玩電玩。我的活動其實相若。玩的不是《Wii Fit》、不是《Cooking MaMa》,家裡沒買 Wii,《Sports》也只是往年友人借來整套機玩了一次。上面幾套遊戲名字都是僅有我認識而又有興趣的。不過,一部機要花上千九,每套正版遊戲要數百,這種消費不願花。猜猜我玩的是什麼?當然不是更貴的 PS3。昨天從雜物堆裡找回 Saturn,難得仍能讀那陳年舊碟,遊戲是容易不過算輕鬆也可算沉悶的《DX人生》。不知道是什麼?不要緊,誰叫你沒超過廿歲?

對兩種人來說,以上消閒生活模式是不錯的選擇。第一種是經濟考慮較大只願把消費減至最低者。非富有家庭仍需力尋樂趣,把舊情舊書舊電影舊遊戲反芻再反芻,不但減少生計壓力,也能自詡環保不違餘力。第二種是經歷過大悲痛未能重新踏入生活者。一切新鮮的,都會是壓力;一切新感情新感受都徒惹比較與感傷。原來,把感情留滯於當年未經傷痛的年月,不失為讓心理逐步平復之方,至少,有安全感;至少,記得自己曾活過快樂過。

我一家兩種皆是。

Thursday, July 17, 2008

假期開始後,常常吃過早飯隨即肚瀉,內子笑說我是水土不服,只慣吃新界東的,一旦要吃新界西的,便腸胃不適。貝爾則勸我要吃得清淡。談何容易,不願自製早飯,街上吃的怎會清淡?心底裡就是不服氣,那裡用的不是東江水?吃的怎會不一樣?若是腸胃生病,可不會只對早飯敏感吧?午餐晚餐反應均正常,前天下午吃雲糕也沒出毛病呀!想了想,較傾向相信其實是心理問題。精神要適應近期變化,緊張情緒有待抒緩。

過去數天,為不同人事擔憂,睡得少,昨日才算是開始感受休假節奏。

想看很多電影、想聽很多歌、想寫很多文、想開心。

最想的,是身邊人過得順意。

Wednesday, July 16, 2008

再談成魔之路

冤冤相報何時了?
心懷仇恨的人,不論仇報得與否,仍不免痛苦。
與其緊記於己有虧之人,不如關懷於己有恩者。
讓仇怨積壓心靈,只會讓親者痛,仇者快。忽視他,忘卻他,才是對仇人之最強回應。
……

這些都是老生常談了。
不少人會這樣勸喻 R,好好發洩一場,狠狠咒罵一輪,便 let it go。
可是,這些規勸說話不免是對錯了焦點。

要反擊、不輕易讓對方犯惡後過好日子,都不是基於仇恨。

五年了。上次,自信幾近完全崩潰後,夢魘不斷,精神敗壞,就只差沒進病院。仍抗拒接受精神治療,既是咬著牙憑一股氣強撐著不滑向更深深淵,也是對外間驚懼因而把醫療拒之門外。嘗試自救,仍不免間或自暴自棄。擔心經濟、不敢想像未來、猜疑旁人眼光,在在都讓人勞累。更要命的是那種無能感,猜想當初若非自己無用,便不致此;質疑現今自己如此無用,因何要繼續存在、苦苦支撐?

長年累月,雖不好受,時間是唯一藥方。

今日再逢欺侮,長被拉緊之弦線逼發出最強音:不能退縮!讓它隨便過去,不就等同於五年前一趟!背後之哀鳴叫人悲憫,是無比之恐懼,懼怕一旦不逞強,便會重投過去五年深淵。

這裡沒充足道理可言,過去一段生活是如此恐怖,感覺如此強烈,讓人不惜一切地不容所有與當年相像之情境重演。當年是逃避,這次便只許還擊。

這種對往昔之陰暗回憶、感覺無能之痛苦、對脆弱不堪之自信自尊之防衛、精神面臨崩潰之恐懼,才是成魔之真正根源。

Tuesday, July 15, 2008

成魔之路

多麼想好好的做人 但我知道 仁慈和原諒的結局 是更不幸
只有狠了心 待人沒惻隱 比每一個心 黑暗 才能提防被擊沉

流行歌詞,是創作,不免將事情放大。可是,原來一些不只是神話故事,是活生生的。

成魔?是笑話吧,那有魔?人是軟弱罷了。所謂罪惡、黑暗,都不過是讓人憐憫。這是我一向想法。

這天,親耳聽到的一句,卻叫我心有點寒。

從數年前說起。

R 工作上被上司欺壓利用、從來信任別人的 R,不斷抑壓情緒,難堪時仍幻想:或許那是代表其他意思、或許不應懷疑別人是惡意。結果,是一次又一次失望錯諤、自尊被踐踏。R 逃離了。是落荒而逃,是帶著對自己之質疑出走。

「是我沒用?是我太隨便信人?是那一次我犯錯得失了人?…」

一走五年。

喪失了工作之信心。喪失了對人的信任。驚弓之鳥。寫怕外出。害怕與人接觸。怨恨,有之。慎怒,有之。怨的是旁人、是天;怒的是自己。不喜歡自己那麼輕信、那麼無能、那麼軟弱、尤其是,那麼逃避。

這一年,心態已逐漸調較擺好。開始展望人生,開始接觸人群。

依舊,以善意看待人。也就,依舊輕信。

與人合作一小交易。被騙了五十元。金額極少。心情沉鬱。再一次想收起自己,困在城堡。

「不,不要再像五年前。不要!那計劃要繼續進行。」

然後發現,對方竟把自己朋友一電話號碼放在個人署名上!是要威嚇,警告不要嘗試追討和對付吧!

「好!就把他的號碼、資料貼到黃網等地方。炸電郵、發匿名信等從沒做,卻不是我不懂做。」

「這樣好嗎?值得讓自己變成低賤嗎?」

「任它過去,不反擊就等如五年前我默默逃走。我絕不要再像五年前,我絕不要再退回那自我小城堡。」

「那你的友人呢?不先告知他、和他商量嗎?出發點不也是為著保護他嗎?」

「不用。我要做黑暗的人,便不會再想什麼該做。要當惡魔、那還管他人!」


說的時候,表情、神態、語調是何等認真、嚴肅、叫人心驚。

以和為貴?

這星期看了《黑社會——以和為貴》。

杜導演越來越愛拍政治電影。這類影片,大概很難說得上好看,也可能因為不是我口味。

感覺不到戲中諷刺的意味,所揭示的情況有多少真確成份也是無從知悉。

不過,有一點或許是亙常定律:社會上競爭不絕,什麼「雙贏」、「和為貴」都只是騙人的口號。我不用粉飾太平、不視競爭為惡、不亂套「人性黑暗」之帽子,就只望規則明確、制度公正、能得人情之常就好了。

隱隱的,卻總感覺現今社會是背其道而行。不重視規章制度、亂扣帽子、動不動搬出「愛國」、「和諧」、「隱定」等空話。越聽越覺噁心。

Monday, July 14, 2008

十六型格與自我檢視

所有人都認同我是 I ,絕不是 E。這是我最特出無可置疑的一面。

我看自己該是 S。社工也好、同事或同學也好,不少均會覺得我似是 N。
這就是人我看法之差別。原來,如何自視與他人如何看待自己可以很不同。社工說我或許是自幼的數理訓練讓我養成 S 之特徵。這不無道理,也能叫我喜歡,因為這就是說我已兼備兩者嘛。可是我又不無猜疑,會否是剛好顛倒呢?會否我從來是 S ,所以在求學階段選擇了數理學科,多年後才因工作需要而培養了 N 之一面?

T 的一面,我向來有,甚至是強於作此思考。近年,傾向日轉,我更重視 F 的一面,嘗試多運用之,也渴望更善於用之。這是時間流過生命之變遷。大概從沒人能始終一成不變。我該是 T,卻渴望成為 F。我是怎樣的人,與我希望成為怎樣的人相對。有時輕易表現出某一面,有時則著力表現另一面。

J 與 P 之情況也相若。較近似 J,卻希望自己是 P。若真是 P 呢?則情願自己也有 J。有些是我的理想,有些是我的現實。


分析背後之理念是人各有異,卻沒對錯高下之分。了解自己,及於他人,善與相同相異之人相處就是。我卻有自己一套信念。人總該力求進步,沒發展的一面其實可以加強,過份倚賴變作了頑固習性的則要多自我提點。過往社工曾說我不是理科人、我不是男性角度。我其實感到有點自豪。這樣我不是更能體察別人?更能於不同場合妥善應變?當然,這其實不無自負,也常常最終叫自己失望。

回顧過去,可能我本來不是當教師之料子。可是我以此為志,做下來,一些不合格的變得較好了,不擅長的也漸漸能應用了。可能我並不真有決心要教學,也不真有興趣如此過活。慢慢的,因要讓自己做得更好,不懂的開始有點了解、不喜歡的變成接納、討厭的變得不再抗拒。這,就是人生。

我盲目樂觀地相信,你的潛意識會帶引你的選擇,你選擇後會發現內裡的樂趣,一路發展成長,隱性的特徵也能得以平衡和使用。


我是否以教學為志,不是最重要;你是否社工料子,也不打緊。重要的是一旦選定了,我們會盡情盡力去做,也有力去越做越好。路一直行,也可適當時候轉彎。不是嗎?

Sunday, July 13, 2008

甘願為您



能代你洗刷 能代你包紮
難代你走出病榻

從病痛掙扎 磨練你體魄
頭越痛越能明白

一心空等眷顧 良藥畢竟會苦
旁人亦懶得在乎
靠你愛你身體髮膚
難道要靠誰為你遞暖壺

從你叫痛開始 從你振作終止
 始終堅忍萬次 來照亮明艷白衣
 如能自愛 才能被愛
 劇痛要親手去醫

與那個相依 仍要愛錫身子
 睜開雙眼頭上無天使
 你無需天使
 亦能 從懷內覓到恩賜

另一首舊歌。
主題老,卻真切。
如能自愛,才能被愛。頭上無天使,亦無需天使。我願做你的羊,但其實,重點是你願去數。當你去數,得到溫暖慰藉的,是我。

link

清閒與忙碌之間

這是本學年最後一週。原預料日子會清閒無聊,卻是日復一日忙個不了。

與 T 每日小談,匆忙的過,沒談了很多,T 媽媽總算體諒,也能了解我大概想法。以後,就看 T 本身際遇了。沒能幫到最後,是可惜的,可是即使能幫到最後,誰也不能肯定那結局。

一些問題,突然於學期尾浮現出來。想想這些,看看那些,又過一天。每天回家後都疲累,仍堅持看《大長今》,入夜則追看每一站環法單車賽。前者,是情感與意志的陶治;後者,在廿多天的連綿拚搏中,行經那不同面貌之郊區大小山徑,是精神之鬆馳。妻說:每年看環法,都有衝動購置健身單車,一邊看,一邊踩。

休息時間不算多,妻為著一些計劃煩憂,我為著妻的煩憂而煩憂。同時,一直想念一些友人沒放得下心。明白心倦足令人倦,睡多久也不管用。

一週裡,與不同的人共膳。很快樂,卻同時令生活節奏更拉緊。我一般都選擇豁出去,吃吃談談,過後才再管那堆積雜事。那天,雪貓難得回來,與癲爺和我一起說說笑笑,一小時再一小時,就當自己已開始放假。那日,說的比無聊的更無聊、行為是比低 b 的更低 b。這或許叫反動,是把多日裡的情感牽扯來個蔑視,把責任之沉重化作空白的輕飄。


空白與沉重之間,其實有不少充實。常走到社工跟前,閒談、聽取意見、交流人生體驗,從中學到不少。多問,多聽,多看,認識了一些新鮮事,認識多一點自己。尋找十六種型格中之自我,有點意料之外。以為自己是理想主義者,卻原來是無比實際與監控。信與不信?其實不重要。

讓自我發展,是一生不懈的課業。每日自省,自強不息。

Saturday, July 12, 2008

明知道別時一切都會超現實地美好必須打折,但還是無法抵抗,道別就是這樣可怕。

相識註定道別,道別會指向突然而徹底的後悔——後悔——推翻行為原則——失控狀態。而且總是等到人家走了之後才失控,有乜謂呢。

仆心仆命,赴湯蹈火到口口聲聲不離不棄,過後自居淡薄擺出寬容體諒看透世情的姿態,又如何?

路上遇到太多不同面貌的至尊寶,令你尷尬的,令你笑的,令你哭的,令你又哭又笑的,他們總是至尊寶。至尊寶就是自己的道路真理生命,有本事,你走進他的心,留低一滴涙,一個笑容,一個側面,你清楚我嗎,你懂得我嗎,你有否窺看思想的背面,可是如果冇鞋,就挽屐走。

做了什麼,沒做了什麼,好像很重要,又似不重要。焦急著緊,又如何能繞埋雙手?偏偏不甘、不忍。結果是壞了事。亂了心。

風裡笑著風裡唱 感激天意碰著你
縱是苦澀都變得美

這就是自我麻醉了。無盡每日每天想你。

Tuesday, July 08, 2008

陶傑《讀哲學》

讀 哲 學

大 學 的 哲 學 系 很 多 人 報 讀 , 爭 學 位 打 崩 頭 。

許 多 人 以 為 , 哲 學 系 是 很 靜 的 一 個 課 室 , 最 容 易 什 麼 也 不 做 , 混 一 張 畢 業 文 憑 。

香 港 的 大 學 有 沒 有 出 色 的 哲 學 系 ? 要 看 香 港 有 沒 有 哲 學 授 站 出 來 說 話 。
在 一 個 社 會 的 言 論 自 由 受 威 脅 的 時 候 , 往 往 是 哲 學 家 最 先 站 出 來 。 蘇 格 拉 底 為 什 麼 獲 罪 ? 因 為 他 被 控 「 毒 害 青 年 」 。 蘇 格 拉 底 警 告 雅 典 的 統 治 者 , 不 要 以 自 己 的 智 慧 , 加 上 權 力 , 就 想 號 令 全 世 界 , 蘇 格 拉 底 警 告 : 人 不 論 多 聰 明 , 都 只 是 脆 弱 的 生 靈 。

哲 學 家 首 先 是 捍 衞 言 論 自 由 的 人 。 一 個 社 會 出 事 的 時 候 , 應 該 是 哲 學 家 先 說 話 , 然 後 才 輪 到 作 家 。 一 個 壓 制 言 論 自 由 的 國 家 , 必 然 沒 有 哲 學 , 因 為 哲 學 最 重 辯 論 , 維 根 斯 坦 認 為 , 哲 學 不 止 是 「 理 論 」 , 而 且 是 一 種 「 活 動 」 ( Philosophy is not a theory, but an activity ) , 他 說 : 「 哲 學 家 不 參 加 辯 論 , 如 同 拳 手 從 來 不 站 上 擂 台 。 」

沒 有 哲 學 授 帶 頭 , 不 可 能 有 民 主 。 英 國 的 羅 素 反 對 美 國 的 軍 事 擴 張 , 法 國 的 沙 特 成 為 學 生 運 動 的 偶 像 , 當 納 粹 暴 政 抬 頭 的 時 候 , 哲 學 家 先 要 逃 命 , 像 卡 波 珀 從 奧 地 利 , 移 民 到 紐 西 蘭 , 然 後 才 輪 到 作 家 流 亡 , 如 湯 瑪 士 曼 離 開 德 國 , 移 居 瑞 士 。

因 為 哲 學 家 最 冷 靜 , 在 舉 國 瘋 狂 的 時 候 , 他 永 遠 是 置 身 事 外 的 旁 觀 者 。 第 一 流 的 哲 學 家 , 無 所 謂 「 愛 國 」 , 他 只 奉 從 理 性 。 「 愛 國 」 和 理 性 , 時 時 勢 不 兩 立 , 因 此 , 一 個 「 愛 國 的 哲 學 家 」 , 必 然 是 不 合 邏 輯 的 , 正 如 說 一 個 有 頭 髮 的 和 尚 、 一 個 注 重 貞 節 的 娼 妓 , 一 個 擁 抱 撒 旦 的 主 , 在 哲 學 上 , 都 是 同 一 樣 的 偽 命 題 。

哲 學 知 識 , 是 衡 量 一 個 社 會 的 溫 度 表 。 環 視 四 周 , 一 切 的 平 庸 和 愚 昧 , 其 實 三 千 年 來 的 哲 學 家 都 見 過 了 , 例 如 , 卡 波 珀 說 :
「 幾 乎 全 世 界 都 有 這 種 傾 向 , 或 許 這 是 人 類 的 天 性 : 對 一 個 意 見 與 大 多 數 人 不 同 的 人 , 必 先 懷 疑 他 的 良 好 信 仰 。 」 ( There is an almost universal tendency, perhaps an inborn tendency, to suspect the good faith of a man who holds opinions that differ from our own. )

這 就 是 一 枝 「 聖 火 」 , 在 一 個 思 想 貧 瘠 的 國 家 , 會 一 夜 之 間 產 生 許 多 「 漢 奸 」 的 理 由 。

在 西 方 , 時 時 有 哲 學 家 不 斷 在 提 醒 , 才 會 有 人 權 和 自 由 , 但 當 希 特 拉 崛 起 , 哲 學 家 叫 不 住 了 , 因 此 卡 波 珀 也 要 移 民 。 哲 學 是 一 切 知 識 之 母 , 因 此 博 士 學 位 才 叫 PhD 。 讀 哲 學 , 不 是 用 來 混 文 憑 的 , 請 想 一 想 , 你 有 沒 有 這 個 膽 識 , 你 敢 不 敢 辯 論 , 想 一 想 , 為 甚 麼 香 港 只 有 「 政 論 家 」 , 沒 有 哲 學 系 教 授 出 來 抨 擊 政 府 ? 報 哲 學 系 , Are you ready?


我讀大學時不喜讀主修科目,常跑去別系的課堂旁聽。最常聽的便是哲學課。在熟悉我底蘊的朋友面前,更常戲稱自己並非理科出身。對哲學與及讀哲學的人,常抱缺乏根據之敬意。例如我本就欣賞黃子華,後來知道他是哲學系畢業的時候,更覺得自己之鍾愛尤具說服力。當然,這正正就非講究理性之哲學修讀者所當為。

陶傑此文,其實沒多少新意。只是將一般所言「知識份子」之指稱套到「哲學家」之頭上。誠然,古時知識份子都是哲學家,所有哲學家都會是知識份子。可惜,於今之世,哲學已變得無力,科學才獨享尊崇。際此人人均不羞於高談闊論之時,縱有學者出來大聲疾呼,也只會被淹沒成過眼雲煙。

Monday, July 07, 2008

《我愛巴黎 paris je t'aime 》

週末在電視上看的影片。
沒甚麼期望下,看後感覺還不錯。不是說感覺那電影不錯,而是說自己久沒看戲後難得抽空兩小時聽著外文、看著西方人美麗面容、脫離本地最近給予自己那種庸俗情緒的感覺不錯。

不寫影評了。懶,抄下兩個隨便找來的版:

我愛巴黎的甚麼

我愛巴黎 (Paris Je t'aime)

第一篇的觀感與我的口味頗相近。第二篇可用作為十多個故事的一次簡短回顧。

據說,策劃此電影時是打算以十多個不同導演於不同地區所拍的小故事,顯現巴黎各式面容,包括一些有別於尋常印象的。看的時候,倒不特別感到那地域色彩。若單為了看法國美麗風光,難免失望。不若每晚追看環法單車賽,那才真是風景如畫,美不勝收。

接受

「把你看作普通人的男人,你怎麼能接受得來。」
王爾德說過的,原來曾有這一句。

呵,記下來,日後可以拋書包了。

Sunday, July 06, 2008

叫人鄙夷的原來也可愛

對V字手勢、作可愛狀的動作和語調,一向感覺噁心。
就如鄧小樺所言:「平心而論,25歲後還作可愛狀,我的目的通常都是要人難受。」當然,有時也是因為在群眾壓力下自己感覺不好意思故此不夠堅持。
讀過《可愛再出發》,發現原來還是我太自大了,也不實事求是,沒好好對那文化下點功夫、多添了解。

且看愛好研究、事事認真的日本人做了什麼:

除了分析流行文化媒體中「可愛」的用法,四方田犬彦還對一群年輕大學生(男女均有)作了問卷調查,在他們的使用方式、正反對照之下,細心推敲出「可愛」的定義:簡而言之,「可愛」在「美麗」旁邊(不完全等同,有時次一級),與神聖、完美、永恒對立,始終都是表面的、容易改變的、世俗的、不完美的、未成熟 的。這些會被成年人或某種主流話語視為缺點的特性,相反卻能造成一種親切、伸手可及、心理上容易接近的感覺。「永遠的可愛」是一個矛盾概念,但因此,「可愛」一詞便涵括某種「奮不顧身地投入當下躍動的感受」的衝動—— 嗯,「可愛」的女孩通常有點不顧儀態—— 因而比「美麗」一詞伴隨更多肢體動作。

作者的分析說來平易淺顯,裡面卻有著文化理論的脈絡,不但援引日本經典如谷畸潤一郎的《陰翳禮讚》,也旁及西方理論家如羅蘭巴特等,他對「可愛」與「怪異」的比對就是精神分析學的路子:被認為「可愛」的流行玩偶,都往往強調身體的某一部分(眼睛大得不合常理)、扭曲比例(頭大身小),如果沒有「可愛」概念的一層薄膜遮蔽,這根本就是怪異。可愛與怪異只是一線之差,這既是我的敵可愛朋友之心聲,也讓我本人心服—— 可愛並不平板。


多得鄧小樺介紹,明白多了,雖然,對那些「可愛」動作與模樣的抗拒沒能減去多少。

Saturday, July 05, 2008

自懺

思緒亂舞,不知從何說起。

就從一些對談之回憶開始。

社工說:
他把自己視作拯救者。
他要把幸福給她。
我說:
若某人的幸福要倚靠別人給予,那麼,從某角度看,其實是不幸。
當時正討論一位同學之心理。說時,還有點沾沾自喜,覺得自己之想法很對。

另一天,則聽到以下的話:
人若是初時已抱很大熱誠,要怎樣幫助拯救他人,難免把雙方放於不均等的地位:我是拯救者,你是等待援助的;我是優越的,握有一套「正確」方法,你則是要被糾正的。這已是偏離了輔導之精神。有時,傾向提供答案是在所難免,可是總要有警覺,別把自己凌駕他人。若過往已有此種「援助」別人之意識,一旦當上社工,大概只會變本加厲,因為那地位與角式無形中會更強化那想法。
道理全都懂,全都接受。可是懂得了,不代表自己不會犯類似的錯。

近年,努力想做一個更好的人。自覺做得不錯了,自信越多,自負也隨之而來。原來還是容易掉入一般觀念與習慣之框架內,明明相信人心複雜、每每念及自知與知人之困難,卻仍會不時不假思索衝口而出把事情想得簡單說得輕淡。

不滿意自己。

這是這兩天最強之感覺。

好像找不到合適之站立點。太多人說自己是好教師、好輔導者,久而久之,麻木了,自我陶醉了。自己之觀念清晰嗎?思想敏銳嗎?原來內裡有太多的一廂情願。不落俗套、能體會旁人之心理之曲折幽微嗎?間或做到了的,卻迷信自己總能做得到,變成另一種自大。

如何自許?

當我總是以提供意見者之姿態出現時,於你眼中我還是朋友嗎?

其實「輔導者」之身份並不誘人。可是,一向以此角式出現,也喜得大家認同時,我怕了。怕不再以此姿態現身時,自己將不知如何自處。其實也不真是怕。若怕,那警覺該能讓我重找到立足點,知道自己當如何做。真正情況是並未懂怕卻是潛意識裡早作選擇,要讓自己繼續以那慣常之姿態現身,自我感覺優良。

想法過份簡化,慢慢從聽多於說變作說多於聽。以為理解了,非此即彼,卻原來還有第三條路。種種教訓,不一而足。

我算是什麼?

Friday, July 04, 2008

瞪著眼

使用的手提電話是多年前舊款,黑白屏幕、單鈴聲、無收音機、無鏡頭。

屏幕保護裝置是有的。選用了一雙瞪大的眼。就是數十年前那些撲滅罪行活動、呼籲提防扒手的 logo。

平日擱在桌上,那雙眼,倒不似是監察旁人偷竊,反似是在窺看我的生活。

每年某些日子,那電話是會被打出打進忙個不停的,與學生、家長、同事、社工等各方聯絡穿插中,那雙眼可得到較多隱退時間;可是當那些急逼之事件消散後,一對大眼便再一次沉悶地長時間看守著我。看我如何獨自生活、看我何時才再得到友人看顧、看我如何躲在電腦背後說三道四。

繁囂的時光,我對那雙眼不屑一顧,難得休息時更會刻意把它扔入房中或收入書包,眼不見為淨,就只是每隔數小時才探望一下,看它是否仍舊瞪著。若先前曾有未接來電,它會收起自己,乖乖獻上那提示訴息,否則便仍舊瞪著我看,帶點怪責和輕蔑:你怎麼竟孤獨如斯!

消閒的日子,望著它,良久也不貶一貶,心想:這就是如如不動嗎?

久而久之,那機身已殘破不堪,那雙眼模樣當然沒變,看著看著,卻竟覺它也已帶點老意!

Thursday, July 03, 2008

陶傑《當時只道是尋常》

《當 時 只 道 是 尋 常》

小 品 是 法 國 人 所 長 。 中 國 讀 書 人 的 「 文 章 」 , 聽 上 去 很 不 得 了 , 法 國 人 說 「 嘗 試 」 ( L'essai ) , 寫 一 篇 文 章 , 只 是 試 一 試 而 已 , 小 小 的 篇 幅 有 大 義 , 伏 爾 泰 就 寫 成 了 不 朽 的 散 文 。

法 國 小 品 電 影 也 一 樣 。 《 愛 ‧ 住 ‧ 巴 黎 》 , 講 一 個 從 外 地 來 的 清 潔 女 工 , 住 在 一 所 公 寓 , 同 居 的 還 有 一 個 廚 子 , 一 個 在 博 物 館 外 賣 明 信 片 的 男 售 貨 員 。 兩 男 一 女 , 是 杜 魯 福 《 祖 與 占 》 的 公 式 , 其 中 一 個 男 主 角 , 還 有 一 位 老 病 的 祖 母 。

香 港 人 不 會 喜 歡 看 這 樣 的 題 材 , 嫌 這 種 故 事 , 事 件 不 夠 豐 富 ( Eventful ) 。 在 《 愛 ‧ 住 ‧ 巴 黎 》 , 清 潔 女 工 有 倔 強 的 性 格 , 是 一 個 Tom Boy , 售 貨 員 先 向 她 獻 殷 勤 , 但 情 感 的 真 命 天 子 卻 是 廚 師 。 九 十 分 鐘 的 劇 情 , 三 個 人 吵 吵 鬧 鬧 , 好 像 沒 有 甚 麼 事 情 發 生 過 , 但 事 後 回 想 , 故 事 講 到 離 別 、 重 逢 、 死 亡 、 婚 姻 。 一 個 女 子 , 搬 進 一 所 公 寓 , 認 識 了 兩 個 男 人 , 從 她 提 行 李 跨 進 門 檻 的 一 刻 開 始 , 她 的 命 運 就 不 一 樣 了 。

法 國 小 品 的 優 點 , 是 表 面 上 沒 有 甚 麼 事 情 發 生 , 其 實 是 很 重 大 的 變 化 在 發 生 。 就 像 紅 樓 夢 , 吃 螃 蟹 、 喝 酒 、 行 酒 令 、 對 聯 、 做 生 日 、 八 十 回 的 故 事 , 以 今 日 的 標 準 , 一 點 也 不 Eventful , 但 掩 卷 追 思 , 一 個 家 族 帝 國 , 原 來 在 不 動 聲 色 之 間 衰 落 崩 潰 了 。 孤 女 林 黛 玉 , 自 從 進 門 賈 府 之 後 , 她 的 生 命 從 此 改 觀 了 。

真 正 的 傑 作 , 如 山 嶽 、 如 海 洋 , 以 短 小 的 人 生 來 觀 覽 , 山 還 是 山 , 海 依 舊 是 海 , 但 以 一 百 萬 年 的 時 間 比 例 尺 , 其 實 山 在 暗 暗 飄 移 , 海 在 悄 悄 加 深 , 地 殼 在 千 萬 年 的 荒 老 之 間 默 默 地 變 化 , 只 是 我 們 的 肉 眼 太 淺 , 從 來 不 曾 察 覺 。

一 齣 小 品 , 不 同 億 萬 金 元 大 製 作 , 情 節 不 需 要 槍 戰 、 追 逐 、 兇 殺 來 表 現 繁 多 亂 眼 的 所 謂 「 事 件 」 。 事 件 可 以 是 很 靜 態 的 , 大 千 法 相 , 就 像 山 顏 海 貌 , 表 面 上 風 紋 不 動 , 但 其 實 早 已 韶 華 暗 換 , 滄 海 桑 田 。

當 你 老 了 , 回 顧 一 生 , 就 會 發 覺 : 甚 麼 時 候 出 國 讀 書 、 甚 麼 時 候 決 定 做 第 一 份 職 業 、 何 時 選 定 了 對 象 而 戀 愛 、 甚 麼 時 候 結 婚 , 其 實 都 是 命 運 的 巨 變 。 只 是 當 時 站 在 三 岔 路 口 , 眼 見 風 雲 千 檣 , 你 作 出 抉 擇 的 那 一 日 , 在 日 記 上 , 相 當 的 沉 悶 和 平 凡 , 當 時 還 以 為 是 生 命 中 普 通 的 一 天 。

但 一 場 巨 變 , 已 經 發 生 了 。 地 動 山 移 , 渾 然 不 覺 , 當 時 只 道 是 尋 常 。 世 上 的 生 死 榮 哀 , 不 就 是 在 空 寂 之 中 緣 起 緣 滅 的 嗎 ?

陶傑

沒看過那電影,很喜歡此文。
稍稍一點補充:何時出國、何時決定職業、何時結婚,都不算是尋常普通的一天了,甚至會被不少人記作各種紀念日。有更尋常的事,如那天閒談裡的一句話、某日與你共晉午餐,如此這般,過後,才發覺那重要的原來已經發生。

Wednesday, July 02, 2008

過客

多少勝敗 盡皆過去
多少恩義 似輕煙消
我踏流水 不顧而去
管它世事興衰

千般愛恨 亦都過去
千般心事 全是遺忘
世情流水 轉眼逝去
空有恨留夢裡


這兩天,記起此舊歌,不時口中吟唱,自憐自醉。

學期末,心情變得輕浮。

~~~~~~

習慣從建制以外角度思考問題。身是教育界建制中人,不免有時兩造思量,自找麻煩,自虐自苦。

這時節,學子收到一張張文書,一個個或紅或黑的數字或字母。我不反對考試、也不質疑各種評核。可是,種種社會價值、人生指標卻乘勢向學子重重壓下,這卻叫我難堪。49 和 50 兩數差別何在?不就只是為著指示學子學對了多少?得前一分數者卻被狠狠的打上了「不及格」之印記;試卷上一個交叉本來只反映知識上之對錯,並無什麼額外附加之價值意義,實際上卻常附載了各樣指控批評:疏懶、沒盡力、愚笨、不上進、沒前途、無良心……否定了其他、甚至否定了一切、否定了人生。

悲乎。

有時,冷眼旁觀,只能沉默以對。有時,會盡力與學子疏解,望能把種種附加之價值意義從那分數上抽離。可是,談何容易。就如我明白人生無常、接受一切皆空之道理,卻仍不免於生離死別時感覺悲苦。面對眼前的愁苦面容,還如何理直氣壯、大聲指陳考試之正面意義、評核之積極價值?

於是,沉默的時候越多。

鄧小樺說:「這是我們的朋友。」我愛說:「這是人。」每一位之經歷、成長都何其珍貴。那些分數,不是無關痛癢,卻適宜被冷漠視之。

~~~~~~

朋友,明白你會為前途煩擾,為過去反思。也請好好著眼現在,自能找到最合適之前路。

~~~~~~

有所謂「季尾病」,指球隊經歷漫長賽季,面臨季末關鍵賽程時表現失準,或是疲態畢露、或是心理調節不良,成績滑落。我也常以此形容自己。學期末,不想再回校,不願對卷,對試後活動感覺無聊煩厭。不止如此,日常生活也好像會失了點重心,欲振奮而無力。

####

有感觸,寫文,不預作組織,寫著寫著,慢慢好像思想清澈了。集中表達一些想法,也就沒空去幽幽自憐。可是,那種過客的感覺其實仍在,愁緒不減。此文便是如此寫成的。沒人讀得明白,也不打緊。只是,朋友你或許會懂吧?

Tuesday, July 01, 2008

終結

六月三十日,很多事情告終了。

歐國盃上演了決賽,西班牙一球小勝全場進退失據之德國。此屆西班牙風格與阿仙奴的很相像,個人技術出眾、喜以地面小組推進、防守不算穩健卻能憑中場優越之組織控制大局、攻入敵方禁區後竟是傳多於射……西班牙終嘗冠軍滋味,下賽季法比加斯是否也能領阿仙奴登基?

家中小弟身體康服過來,撐過了那「邪門」的六月。兩星期前,看著他踏入死門關,後情況反覆中漸轉穩定,一直滿懷決心,不要讓那六月之魔咒重演,也直覺相信踏入七月,一切就好轉過來。還與人笑說,若小弟膽敢七月一日還不回復健康,便要打屁股。總算是過去了吧!

中七會考放榜了。對身邊人來說,是新階段的開始。我是局外人,卻仍感染著一種異樣陌生的情緒。看著艾祖如何跨過此兩年之磨練、也算陪同貝爾走過了這最後的數月。走完了,有點放鬆、也有點不實在。一些事,好像完成了;一些事,好像失去了。

六月裡還有很多印象深刻的事。在最困難的情緒下面試,時有逃離之感,有迷信的掛憂,總恐防公私兩面總是得此便失彼……

來吧,七月!讓我好好找來那足以依靠的支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