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October 07, 2011

《敢問肥佬黎,點解咁對香港人?》

信報 3/10/2011
忽然文化 By 占飛
鬼佬有句口頭禪「What have I done to deserve this?」(我做了什麼,你要咁對我?)老婆走佬,佢會問:What have I done to deserve this?畀人炒魷魚,佢會問:What have I done to deserve this?今朝返工,有個孔武有力的阿姐,把一份《爽報》塞進我的公事包。用唔夠十分鐘睇完之後,我不禁要問,肥佬黎,究竟香港人做了什麼,你要咁對我哋?

要分辨一份報章的高與低和好與壞,只需要問自己幾條問題:它對讀者的態度是尊重還是鄙視?它是在抬舉它的讀者,還是在踐踏他們?它千方百計要做的,是滿足讀者的求知欲(intellectual curiosity),還是飼養他們的獵奇心?它當讀者是有獨立思考和判斷能力的成年人,還是只追求即時快感(instant gratificat ion)的幼稚小童,甚至可供他們任意擺布的扯線木偶?


唔睇《爽報》為尊嚴而戰

《爽報》最令人不爽的,是它擺明車馬要滿足讀者最低級和最低層次(basean d basic)的需要。對我來說,它是一份會發聲的報紙,每天都在大聲告訴讀者:「你要睇我,你鍾意睇我,因為你鹹濕、八卦、唔肯用腦和貪小便宜。」所以,唔睇《爽報》,是為自己的尊嚴而戰。打這場「尊嚴保衞戰」要有策略,同肥佬黎講耶穌係對牛彈琴,要他改弦易轍的唯一方法是prove himwrong,證明畀佢睇,他對讀者的估計完全錯誤,不妨今日就在facebook成立一個「唔攞《爽報》」群組。若果《爽報》真的成為全香港最多人睇的報紙,那就是香港人自取其辱,應有此報,因為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

講到抬舉讀者,攞過超過一百個普立茲獎的美國第一大報《紐約時報》,最近做了一件非常抬舉讀者的事情。上星期一(9月26日),它將藝評人和文化評論家齊默曼(Michael Kimmelman)執筆的一篇建築評論,放了在頭版。評論的對象,既非什麼金碧輝煌、全球最高或者最昂貴的建築物,也不是出自Frank Gehry, Re m Koolhas和Norman Foster一類星級建築師的作品;而是一個位於紐約市貧民區So uth Bronx 的公共房屋項目(housingproject)。

《紐約時報》頭版選材有吉士

《紐約時報》解釋,這個「美而有力」、「實而不華」的公共房屋項目值得重視,因為低下階層的住屋需求和生活環境,是重要的公共議題。齊默曼雖然並非建築學院出身,但他的「局外人觀點」(non-insider perspective)很有啟發性。

他欣賞建築的藝術和美學價值,但更強調建築要讓人生活得更好的基本功能。

歸根究柢,《紐約時報》信任的不只是一個評論人的判斷,還有它讀者的品味、識見和視野。它相信,它大多數受過良好教育、生活安穩的讀者,會有興趣讀一篇放在頭版的公共房屋項目的建築評論。《紐約時報》的頭版有如明鏡,可鑒得失;香港暢銷報章的A1頭條,則有如或凹或凸之哈哈鏡,視之只會看到一個被醜化、扭曲,幾乎連自己也無法辨認的自己。久而久之,我們以為自己就是這個樣子。

正如在民主體制下,你選出來的領袖,就是你應得的領袖(In ademocracy pe ople get the leaders they deserve);在free to choose的自由市場,最暢銷的報紙,最能說明一個城市的質素。香港人,要爭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