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March 25, 2009

誠實

怎麼辦呢?一直抄文貼文,覆述那讀過的,沒有半點自己的東西,這還算是我的版嗎?

抄寫《班駁日常》、《房間》、到現在想抄寫《字花》的。

這天看那《看不開》。

沒寫過一個字,卻仍覺得每篇每句都是自己心事。

革命的路
你怕令人失望。你說我跟別人不同的地方是我總是給予希望。那時我想這是你認為我好的地方。實情是同時間你知道了希望的相對是失望。它們是並存的。

我們之間忽然出現了希望及失望的可能性。我提醒了你人生的不確定性。我從來跟這個不確定性相處得很好,所以不明白你害怕什麼。

人生從來都是這樣子。我靜靜地說。失去。獲得。失去。失去。獲得。重重覆覆,活過來,接受自己,放過別人,抬起頭來,這些總和就是成長。所有的成長都是革命性的。Life is living or dying,由你的面向分別-前者是革命性的,後者是無革命性的。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但也在「請客吃飯」裡面。

你沉默。你不明白革命,即那些生活裡面的掙扎。因為你那麼好看,你輕易擁有你想要的人或者事物。在世界中心的你不用革命。革命是旁邊的人的事情。在世界中心的你不用成長。我沒有責怪你,完全沒有。因為明白到成長不是必須的,成長是一個需要。好像如果你不成長,你傷心得過不了明天。於是你唯有成長。如是我祝願你一輩子都不用成長。

除非你選擇成長。就好像我選擇成長。選擇讓自己赤身,純粹地面對世界。不以失敗及不完美為恥。學習更加誠實。學習更加不害怕。

好像我跟你說跳舞,我說學習跳舞的過程中一次又一次見到零零碎碎不完整的自己。你不明白我為什麼總是要挑戰自己。我笑說,不,我不喜歡挑戰自己或任何人。對挑戰這件事壓根兒沒有興趣。喜歡的是誠實及接受自己。從學習接受自己開始真正懂得接受別人,作為一個獨立和不完整的個體。那只是寬容的開始。我跟你說過很多次,我喜歡探戈,是因為它忠於人的肉體及心靈。不是因為它的技術難度有「挑戰性」。於是我明白到,你不跟我跳舞的原因不是因為探戈本身,而是我們面對一件事情的態度上的差異。如果你只認為那件事常常挑戰你,你怎會去做呢。那是人性。我覺得藝術或者舞蹈或者阿根廷探戈在容納我包圍我接受我。不是挑戰我排斥我區分我孤立我。

我學習的所有事情,我對待你,都不是挑戰沒有排斥沒有區分沒有孤立。我想你明白到這一點,不是因為要你明白我而已,而是從這點看出去擴展出去,你有寬容的眼光去面對世界,那個回報就是你發覺世界在善待你。

Tuesday, March 24, 2009

心悸

黃碧雲替《房間》寫序。

當中一段叫我心悸的話。


我只是感到很困難。

我只希望是個誠實的人,無論我有多世故多精巧。誠實不討人喜歡,誠實難於捉摸——到後來我甚至無法分辨,誠實與知識。我們將我們學習的,思考的,成為我們相信的,感受的;但當我窮追不捨的時候,我發覺誠實沒甚麼,不過是由自身所生的直覺。

我不認識你。從來沒有見過你也不知道任何關於你的事情。

我對你的喜愛,完全誠實,出於直覺。

而我對其後的毀壞的痛心,亦無法掩飾。

好像我也見到自己的毀壞。


Sunday, March 22, 2009

不要「自我增值」、「雙贏」

「兩利」,「兼利雙方」都是過往之寫法。何故時人要另作新詞呢?以雙贏譯 win-win,是趕時髦?誤導別人以為這種主張是一些新鮮意念?

如某同事所言,這種「雙贏」之講法未嘗不是一種自欺或欺人。兩利之法不必無卻也未必有。遇事總要拋出一句「尋找雙贏」莫非只為了借個口號騙人屈從?

「增值」也是翻譯外來語。「機構增值」之「增」即是減,減僱員、減薪金。分明是名實相違,是僱主要員工勉強屈就的說辭,忍之也不妨,可是平常別要大談「自我增值」了。西方某句成語說人皆有價,沒有不能收買的:Every man has his price。可是這話完全否定人類道德、尊嚴,西人本就不會隨便宣之於口侮辱斯文。人明明不是商品,不可議值論價,怎麼香港人老是低貶自己?

古語「君子不器。」不就是說人不只是生產力和工具?

古德明說這是商人統治的社會裡泛濫的機械式商品語言。抗拒劣質中文,更抗拒那背後之價值觀念。一派唯利是圖。

反吸毒

一、
健吾《Everything will flow》:
宣傳禁毒,最好的方法是什麼?是告訴全世界,這個世界有很多東西都比毒品好玩,你的腦子很珍貴,因為你很重要。因為你是一個重要的人,一個可愛的人,一個在世界上有用的人,所以你的生活、經驗、體會,都值得記得留下。嗑藥成癮後,很多值得記得的事情,都會慢慢一點一點流走。
二、
反吸毒不就是禁毒
我反對你做錯,不等如我有權用盡方法阻止你做錯。即使要禁,也請仔細辨別,是禁販賣、禁吸食、還是禁什麼?禁毒與禁煙的分界在哪?吸毒害的是自己,散佈毒品是害人,吸煙而逼他人吸二手煙也是害人。禁哪些不禁哪些?標準何在?當然,一般通俗的想法是:毒品傷人太深太劇,所以即使只是自毀旁人也有權干預;吸煙是民族積習強硬即時禁止是不近人情,所以即使影響他人仍得暫時包容。兩種理由都點出了一些相關考慮點,卻不一定有充份說服力。

三、
「傷害」自己,則旁人有權干預?
我自殺,警方制止;
我安樂死,醫院制止;
我未讀滿九年免費教育,走堂逃學,學校會捉我回去、或是將我父母定罪……
不單是干預了,甚至是以法律監控。

我不用公認的「正途」「好方法」學習,老師是否有權逼我屈服、就範、重新「跟大隊」?(方法好或不好、途正或不正,標準是由誰定?)
我自行決定課餘讀書多久、上網多久、玩電視遊戲多久,不符父母心意了,父母是否有權逼我改變?
這些都不涉法律。可是自主、自由仍屬難得。人要長多大才能依自己一套而活?

問題是:
即使同意傷害自己時旁人有權干預,方式和力道如何?是規勸、運用道德壓力、利用生活上不平等之權力壓迫、還是法律制裁?界線怎樣劃?「禁」吸毒,該是哪一種方法?荷蘭不單不禁服食大麻、更不禁販賣大麻,難道荷蘭是妖魔國家?而「傷害」該怎樣理解?

沒有不美的

週五是教師發展日。

兩場演講。

蔡元雲醫生談到很多。我只記下數點:

一、節奏。越是忙碌,越是要休息。

二、是什麼?竟忘了!容後補回。

以上一二兩點都是我打算與三甲分享的。

還有:

「哪有人是不美的呢?哪有人是只有失敗的呢?明明每個人原本都美!」

二十週年代表什麼?

可能是遺忘,或者遺棄。

小樺寫下《大怒》。起因是「城大評議會稱在維園派發六四特刊會破壞城大聲譽,反對城大學生報出版六四特刊。」

我已不覺怒。多年裡對種種背棄,是見慣尋常,這是外因。本身態度和判斷執著如舊,卻熱情不再熱,是內因。

也可能是兩日前已被一篇有關港大之報導擊倒,心一灰,暫時再無力去爭、去抗、和去反。

香 港 大 學 學 生 會 下 月 中 將 進 行 全 民 投 票 , 以 決 定 是 否 支 持 平 反 八 九 民 運 和 向 北 京 追 究 屠 城 責 任 。

——《黑白分明改為一問號 港大學生會公投:平反六四?

後補:
此文寫下不久,怒氣漸漸重上心頭。
什麼叫繼承?何謂帶領?學生會(或立法會)是否淪落為只謀求會員福利?面對家國議題時只懂收集意見?

圖書館

一段時期,用心搜尋香港圖書館的收藏後,總洩氣。較新較有文化意涵的,都沒有。冷門而用心之作從不會被收入。冷門麼,當然是摒於公眾資源之外啦;要看用心之作,當然要先用心儲錢再用心自行搜購了。

也有不少知名而好看的。可是,花上二元五角,預訂下來,到手上時,發覺總是簡體字版,不只是大剎風景。

這月看了陳丹青的《笑談大先生》。對魯迅之作品深感興趣。既是中國近代最重要之文人,要找他的著作該是輕鬆容易了。藏書之多大概夠我看上兩三月吧!到書架上看了又看,卻只有其他作者描劃魯迅、討論近代文學之作品,想找來一本魯迅原著嗎?竟是遍尋不獲!上網一查,納悶不已,幾乎所有藏書均只收於中央圖書館一處,還不一定能外借。難怪陳丹青說魯迅已被供奉起來!什麼文化傳承?尋夢去吧!原著被碰一碰都不容易,還談什麼!

氣上心頭之際,卻又忽然來了驚喜,竟見陳智良之《房間》在書架上。自讀過小樺之推介,一直嚮往一讀,卻沒想到竟能於圖書館遇上。或許是近年社會上對精神病之關注多了,此類書也就較多被看重?

開心極了!手上仍持有小樺《班駁日常》,續借和重讀已不下數次,現在桌上再放上《房間》,那份滿足竟叫自己感動了。好像一些書癡,買來一本又一本的藏書,即或未讀,已覺得是一種完成。

早春三月

三月匆匆來又將去。

發生過什麼?原來,生日又一次過去了。沒特別,記憶裡更多深刻的佔據。步履多快。差點便咀嚼不了。

以為中五班停課後,悠閒會來、空間變大、寫下的刻劃和被刻劃都會擴張,原來不。

潮濕的空氣,遲滯的腳步。似快還慢。一個一個人,一段一段情,疏導、分享、用心、倦而滿足。

Monday, March 16, 2009

沙皇第一球



艾沙維射入精彩一球。

勝出此仗,士氣更高。聯賽重上第四。歐聯與足總盃繼續晉級。

Thursday, March 12, 2009

臉(二)


少進影院,當心儀的電影上畫,會先記下名字,待影碟推出後才租借觀看。現時之清單上有《功夫熊貓》、《超級零零狗》、《奇幻逆緣》、《岸上的波兒》、《葉問》、《霍元甲》。最新列入的是《愛失償》。前面列的都是知名製作,有口碑支持,或兼有獎項襯托。《愛失償》吸引我,主因卻只是一個名字:周迅。

初認識周迅,是觀賞她於電視劇《人間四月天》的演出。她美,卻沒有逼人的氣息;清麗脫俗,卻沒有與人情隔絕的冷。《人間四月天》各要角均選得好,可是不論徐志摩、陸小曼還是張幼兒,都該可另覓人選,唯獨是林徽音,不由周迅演,難免失色。後來《射雕英雄傳》上黃蓉一角,也是捨她其誰。

周迅那種美,不在表面,是能帶人感受和想像她內在的深情和渴望的。眼不算大,卻總能看出無窮盡的纏綿。那種情感是眷戀而不霸道;濃烈卻又婉約的。

某次她與當時男友一同接受訪問。好像是李亞鵬,也是演員,他對女友的形容相當動人。大意是說周迅演出時總是掏心與仆命。演繹的傷感情懷總發自內心,是真的哭,連綿的哭,是真的傷,真的苦,真的痛,是叫人大耗元氣的。說這話時是帶點輕責,也有憐惜和關切,亦少不了是讚賞和替女友自豪。這點評真的好。此所以看周迅的一張臉,表情變化不算多,情緒感覺卻是那麼豐富。

少看她的電影,只看過《如果.愛》。她憑此角式獲獎不少,可是我仍覺沒把她最動人的一面發掘出來。或許就是那有餘未盡之感覺才令她加倍迷人。傾慕與愛情,難免都沿於想像、更或許都是錯覺。

《愛失償》的預告片叫我目不轉睛,就為捕祝那一張臉孔,唯恐錯過一點一滴。我像是重回單純的少年時代,呆呆看著已覺滿足無限。


Tuesday, March 10, 2009

滿江紅



後記:
找到此曲的第二天,於班房上唱了。反應,大抵如預期。這麼做是為著什麼?可能還是自我滿足居多。

Monday, March 09, 2009

振奮

約一年前,伊度亞杜遇上粗暴攔截,斷了腳,足球生命面臨終結。該仗過後,阿仙奴墮入低谷,接連不勝,聯賽首位終失掉,一眾槍迷長久被悲情籠罩。兩週前,伊度亞杜復出了,首仗即入兩球,一是搶點成功頭球頂入,二是十二碼。先前受重創之左腳是否已完全復原?這天,傷愈後再次正選,以斷腳之部位射入本屆槍手最精采之一球。



當宋的球送到跟前時,他左腿彎曲的角度很容易讓人想起那曾經恐怖的鏡頭,但這回不是外力迫使,而是他主動求變的結果,就彷彿回到童年在巴西海灘上盡情雜耍一般,要的就是盡興,要的就是出人意料,他的臉上再沒有半點的痛苦,而是寫滿美洲式的輕鬆,艾杜亞度不和你玩什麼正腳背抽射,因為這樣還需要調整,將瞬間的時間優勢喪失。他要讓人知道,自己左腳的任何部位都充滿著射門得分的活躍因子,於是我們看到,他第一時間用外腳背,確切地說是在接近後腳跟、無限靠近他斷裂的地方,用了類似中國人踢毽子時「拐」的動作,直接把球「拐」向遠角,皮球帶出的煙霧微微泛起,球則向著丹麥門將死也搆不著的位置溜溜而去!

57000名球迷憋著勁等待的就是這樣要盡情歡呼的一刻(摘自新浪網的報導)


百看不厭:

Sunday, March 08, 2009

大節

這天讀了小樺的《不可圍剿》。

但我們應謹慎對待每一個強弱懸殊的狀况、在每次圍剿的場合,詰問自己是否真的要加入這樣的多數中。我何嘗很滿意社民連?但我驚訝於一面倒的圍剿。平反六四議案年年被否決,「不守議事規則」卻能讓泛民與建制結盟。「非黑即白大是大非」,以前這些沉重的形容詞是用於六四、生命、人權這些原則性問題上的。電視新聞把社民連抗議聲音壓下消音的情况也叫我極度不適。是呀我都覺得他們太嘈了,但那抗議明明是發生中的現實一部分,誰憑什麼權力替我把它過濾掉?這也是讓我無法接受的圍剿之一部分。

……

我有一位同齡的工程師朋友,經濟讀得很通,性格及生活圈子與我完全相反,一直投票給梁國雄,原因是「他單純跟最高道德原則做事,不會錯」。換言之,在他而言,「錯」的意思是「違背自己的原則」;姑勿論他說得對不對,這其實是常見標準:相信誠實的人格,不信任投機的政客。你說這種人不懂政治嗎,他可以隨口對立法會內各種陣營策略給出一堆分析;面對香港政治悶局,他的處理方式就是將道德凌駕政治。

這種人未必喜歡社民連離座叫囂,但多半會更介意倒戈與圍剿。

讀得心花怒放。

記得多年前,長毛初次選入立法會,我忍不住於某班上表露了讚賞和歡欣。我不住新界東,投票沒我份,卻一直留意長毛,有寄望,有失望,卻總會同情、仍禁不住心底支持。那年小車仍在校,我教她 AS Maths & Stat。她該不知我剛在別班說起長毛,向我引述了 Mrs Tsang 對長毛的想法,都是一些尋常的觀點:一味搗蛋搞事,不守規,向公眾樹立壞榜樣……等。我默言不語,要辯也不知從何說起,只是內心不能認同,也不免慨嘆。心內卻一直藏有此事。

以上小樺的兩段,總算把心思說得明白俐落了。

我本於身份,常要斤斤計較,監督別人是否守規、能否盡責與守時。這些都重要,都是學校裡要致力規管和培養之習慣。可是,盡力推動之同時,心知做人當有更高之指標。相信真誠比規則重要,甚至比一切都重要。

~~~~~~~~~~

讀了小樺後,翻開舊報,正巧讀到馬家輝撰文,寫他觀看毓民搶咪片段之感想。力勸毓民以李敖為師,警剔議會內之暴力政治發展成劣質民主。

馬家輝:《看完 YouTube 重播後忍不住寫下的兩段觀影筆記

這是以事論事,實事求是。支持毓民長毛,不妨嚴斥其過錯;找到其失誤,卻不必失望,連帶抹殺掉現今政壇已彌足珍貴的東西。

Saturday, March 07, 2009

沖喜

隊長法比加斯傷愈復操了。

聯賽四連和後終重拾勝利,積分追至只落後維拉三分,重上四強之希望仍在。

艾沙維狀態未足,已是表現奪目,有望成新巨星。

……


早前看似注定失敗之球季,總算不再絕望。



生活不振,士氣加鬥志和盼望,仍可重拾生機。可不是嗎?

靈犀

帶著情絲、愁思,在天邊偷看小天使。

可是,朦朧雨裡,不但天使看不到,一切都是陰鬱不清。

忙亂,即是沒有節制。

我果然是不夠好。

就在寫這數句的時候,天竟突然放晴。

是愛兒在天之靈,提示我不要消極?

Monday, March 02, 2009

臉(一)

藝術家陳丹青在《笑談大先生》裡寫魯迅:
為甚麼我這樣子喜歡魯迅呢?
……
第一,我喜歡看他的照片,他的樣子,我以為魯迅先生長得真好看。
……
這張臉非常不賣賬,又非常無所謂,非常酷,又非常慈悲,看上去一臉的清苦、剛直、坦然,骨子裡卻透著風流與俏皮……可是他拍照片似乎不做甚麼表情,就那麼對著鏡頭,意思是說:怎麼樣!我就是這樣!

……

我這不是以貌取人麼?是的,在最高意義上,一個人的相貌,便是他的人。


數星期前,麗蓓嘉問我對她看法。我詞窮,胡扯了數句。向來不善描劃性格,雖不時被旁人問起,卻總可扯上一番道理胡混過去,說什麼人多面向,不限一隅,描劃時得一便不免失多,而人亦總有變化氣質之可能,此一時彼一時,今之陋習他日或不復再,昔之缺點或已變成今日之強項。說了,落下形容,便定格了,於是當我被問及,可以很方便的借用一些動聽話「我可不願把你看得局限了」把問題打發。這是真心想法,卻也是詞窮了、羞於直面他人之點評時之託辭。意識底層裡,唯恐得罪之心態未必有,怕倒過來影響別人對己之印象該是有的。

說起來,這些自我剖析未免會再讓麗蓓嘉見笑了。那次她問我何苦要常常叫自己不易過,總是挖空心思把潛藏的私心剖出來。哪是如此呢?平日嘻笑玩鬧,與一群學子言不及義、白癡鬥無聊,對大小事都不算執著、沒空計較,哪裡是與自己過不去?只是當靜心思慮,要辨清種種行事時,總不能置可能之真相於不顧。本於探索之好奇,對真假不敢茍且而已。純以真誠待之,無罪疚、不苛責,傷感難過之情輕淡若無,就只是明白人無完人。

人無完人?卻也未必。記起了花女形容麗蓓嘉的一句:「她是完美的女性。」初聽時,就只當是花女一句由衷之讚美,字義不用深究。現在細想,身邊可有哪位算是配得上「完美」?內子可不論,對她種種優缺知之甚詳,印象與感情已遠遠偏離使用「完美」之語境。一切相熟之朋友皆落於類此境地,全不足論。審閱週遭同事,才識淵博者不少,可是或失之鋒茫過露、或失之自信過滿……而才識淵博者不就會才幹出眾、不必然胸襟泓大、不一定相貌堂堂。這裡,遇上了如何界定「完美」之大問題。這大概言人人殊。可是大體而言,若依從東方對女性之通俗形象,當以「過猶不及」、「含蓄內斂」作為否定與肯定之指標。具體而言,則以溫、良、恭、儉、讓為美。不知麗蓓嘉可有滿足以上條件,但若倒轉來看,身邊眾人皆已一一顯露不符條件之某些方面,唯獨麗蓓嘉仍未被勾除於候選。此已是難得。

有些相識本也是候選之列,卻因外表相貌不配,可惜。這不是以貌取人嗎?對。可是既然陳丹青也直認不諱,我又何必自限?「在最高意義上,一個人的相貌,便是他的人。」大有深意。所謂變化氣質、有諸內形諸外、相由心生等莫不本於同一信念,人的舉止氣度神態表情談吐衣飾……都是由內而外的。即使不談此大義,人生在世,所得者亦實在有配與不配、叫人或欽羨或嗟嘆之可分。看陳丹青如何比較魯迅與西方大哲:
魯迅先生非得那麼矮小,那麼瘦弱,穿件長衫,一副無所謂的樣子站在那裡。他要是長得跟蕭伯納一般高大,跟巴爾扎克那麼壯碩,便是致命的錯誤。

麗蓓嘉身形適度,高一分算高低一分算矮;不會過份單薄更不會壯碩;不衣著隨便卻似乎也不刻意用心。不過於摩登亦不流於老派。相貌帶點雅,說話輕柔,對事對人皆寬厚,正與人文氣質相匹配。花女一句或許是無心插柳,可是聰慧如她,冷眼觀校內眾人,未必就不是一針見血地標出了關鍵、一矢中的描劃對了人。

Sunday, March 01, 2009

什麼是天職?

說起「天職」,立時想到鄭少秋某名曲中的一句:
男兒天職保家眷

多麼冠冕堂皇、激勵人心。那麼,女性的天職又是什麼?

是生育?

或者說,是被欺壓?

讀到以下一文,反思何謂責任,心有所感。

施永青面前有陽具就「有Say」,我下面冇陰莖就「冇Say」!

作者參加某坐談會後,想討論男性如何兼顧事業與家庭(這提問本就刺激),並帶出內地女童受教育的機會偏少之現象。卻感受到先進如香港仍殘留不少性別偏向之錯誤意識。
某段回應叫我瞠目:
女性「生」當然係天職,係must,因為只有女性可以生
最怕係一d女性主義者將「生」當成係個人喜好個人選擇而唔將佢當責任咁看待!
正如每個人都有責任作為生產者,為社會生產有形無形既貢獻一樣
生育的確係一個社會責任,而唔係個人喜好

男主外女主內是根深蒂固,不同「職份」自然要為家庭作出不同的犧牲。成年了當然要結婚。生兒育女是份內事,女性放棄事業是義不容辭。真是這樣嗎?

那文章與隨之而來的評論皆不易讀,爭辯主題雜多,條理梳之不易。不如看一漫畫:


可否少些「肯定」、沒那麼多「必然」?

只要多些反思、謙虛地對他人接納多一點,了解世事不往往是理所必然,世界將會較美。